平顶山十矿3.0Mta新井设计-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现状-关于长臂工作面顶板支护的研究.docx

平顶山十矿3.0Mta新井设计-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现状-关于长臂工作面顶板支护的研究.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顶山十矿3.0Mta新井设计-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现状-关于长臂工作面顶板支护的研究.docx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述1.1.1井田位置十矿位于平顶山市东北部,距市区中心约6km,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卫东区。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1′19″~110°06′50″,北纬35°11′34″~35°14′35″。主井井口坐标X=3897780.000,Y000;副井井口坐标X=3897755.000,Y000。井田采矿登记边界东西走向长约9km,倾向宽约4km,面积约24.42km2。1.1.2交通十矿交通发达,建有专门的运煤铁路,南与相距5km的平顶山火车东站相连,由此往东62km至孟庙东站与京广铁路相接,向西38km至宝丰车站与焦柳铁路相连。以平顶山市为中心,公路辐射附近各县、市及地区,并与四通八达的许南、洛叶公路相连,交通极为便利。见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图1-1 十矿交通位置图1.1.3自然地理一、气象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充足,冬季寒冷少雪。气温:据平顶山气象站资料:一年之中,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最高气温42.6℃(1968年7月18日),最低气温-18.8℃(1955年1月30日),年平均气温14.9℃。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东北风,夏季炎热多东北风和东风,最大风速24m/s,平均2.8m/s。冰冻期一般为11月至来年3月,无霜期190~220天,最大冻土深度14cm(1977年1月30日)。降水:降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最大年降水量1322.6mm(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373.9mm(1966年),年平均降水量732.8mm。最大月降水量379.2mm(1995年7月),积雪最厚22cm(1954年11月26日)。本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最大蒸发量2825mm(1959年),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1964年),年平均蒸发量1880.4mm。平均相对湿度67%。二、地表水沙河、汝河流经平顶山矿区的南部和北部边缘。沙河距矿区最近3.2km,最大洪峰流量5290m3/s,旱季流量0.8m3/s。汝河流经煤系之上,最大流量3040m3/s,旱季流量0.8m3/s。井田范围发育着冲沟和季节性小溪,比较大的月台河发源于尹充村,从井田中部流过,属间歇性小河。该河受大气降水补给,冬季河床干涸断流,雨季呈涓涓细水,大雨时山洪暴发,经冲沟汇入河中,汛期历史最高洪水位可达+92m,最大洪水流量8000m3/h。地表水系经井田由北流向南部。1.2井田地质特征1.2.1区域地层十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煤田东部,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根据钻孔揭露和地面观测资料,地层由老到新有中下奥陶统、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及新近系上新统和第四系。现将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太古界涑水群(Ars)岩性以斜长闪长花岗片麻岩为主,夹云母绿泥片岩,中含细脉状磁铁矿层。具有花岗岩、闪长岩和正长岩侵入体。厚度不详。二寒武系(∈)1、下寒武统(∈1)底部为厚9~16m的灰白色厚层状中细粒石英岩。下部为黄灰、浅灰色泥岩、灰岩与钙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上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和灰绿、黄绿、暗紫色粉砂岩、泥岩互层。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厚30~44m。2、中寒武统(∈2)下部为鲕状、块状灰岩,及深紫色粉砂岩、页岩夹透镜状泥灰层。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鲕状灰岩互层,夹灰绿色薄层灰岩及泥灰岩,含铁质结核。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约160m。3、上寒武统(∈3)底部为角粒状灰岩,下部为灰色鲕状、豆状灰岩,夹块状和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厚60~180m。三奥陶系(O)1、下奥陶统(O1)冶里组(O1y)-亮家山组(O1l):上部岩性为燧石条带白云岩,黄色、浅黄色,中厚-厚层状,质地不均,顶部含灰质,夹乳白色燧石条带,往下含泥质及燧石条带结构,局部为硅质白云岩,下部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为主,桔黄色~深灰色,中厚~厚层状,微细晶结构,质地不均,但较致密坚硬,该层底部含泥质成份高,夹数层竹叶状白云岩。厚度112~203m。2、中奥陶统(O2)下马家沟组(O2 m1):为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中夹石灰岩层,质地不匀。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约50~108m。上马家沟组(O2 m2):在矿区西南部洛河沟谷及中部金水沟沟谷有零星出露,下部以不等厚的泥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为主,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状泥灰岩、灰质白云岩,具纹层状构造。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167m。峰峰组(O2f):矿区全区均有分布,西厚东薄,本区发育一、二段地层。峰峰组第一段(O2f1):连续沉积于下伏地层之上。主要岩性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