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若磐石“自由”人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坚若磐石“自由”人生

坚若磐石“自由”人生      2008年3月7日,上午9点半。天气很好,薄薄的阳光透过纱窗搁在一摞摞标有“磐石”的箱子上。有两张桌子,上面散放着一些电脑的零件和有关自由软件的书。   在一个阳光照不到挨着墙的桌子的角落,堆放着宫敏和他的公司被授予的大大小小的奖牌和奖章。这就是宫敏工作的地方。科学院自动化大厦七层一个不到四十平米的空间。我们的采访就在这里进行。整个访谈是个有趣的过程,轻松且充满智慧。宫敏身上有一种蓝色幽默,在诙谐、淡定中诠释着自己人生的每个角色。他似乎不是那个被称为“中国Linux教父”的宫敏,也不是那个用磁带背回20GB自由软件,形成了中国第一个自由软件库的宫敏。我们面前的宫敏只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在讲述着和他有关的一些事情。      儿时:一段美好的回忆   回忆儿时的事情,宫敏总是带着一种孩子的微笑,就像他自己说的:“沉淀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1956年,宫敏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位科学家,武汉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的,曾参与中国第一颗卫星的制造。母亲是一名医生。在宫敏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书很多,父亲有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喜欢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当幼小的宫敏看见一堆七七八八的东西被父亲弄出声音来,觉得很好奇。于是他对父亲说:“这东西好玩,我也要玩。”在现在看来这一“玩”不打紧,给中国的软件界“玩”出来不少东西。刚开始的时候,父亲让宫敏做简单的烧晶体管,那时候晶体管很贵,两千元一支。但宫敏的父亲说:“我不怕你烧,但你必须把事故原因给我找出来,找不出来我帮你一起分析。”也许是受到父亲对无线电热爱的熏陶,宫敏从小脑子里也有一些古古怪怪的想法,也喜欢无线电。七八岁时就开始自己动手做矿石收音机。小学三年级在不知道永动机概念的情况下曾尝试发明永动机。   初中是在北大附中上的,让宫敏记忆最深刻的是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一堂课。据宫敏回忆:老师当时非常激动,给我们讲钓鱼岛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钓鱼岛问题,而是中日共架不共架的问题。老师的思路很清晰,很详细的给我们这帮孩子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而这些知识都不是教科书???的东西。   初中毕业后,由于贯彻“三线建设”政策,宫敏随父母迁到陕西。高中是在长安一中上的。在长安一中的时候,宫敏喜欢做各种实验,有什么想法跟老师说都会得到支持,尽管不是课程的安排。      下乡:“我负责烧火”   1974年宫敏高中毕业,下乡了。   下乡三年,有一年半左右在生产队种地。宫敏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插队的名字叫注村公社高庙大队第一生产队。当时称知青集体户。   宫敏回忆:“当时队里有五个人,两个男孩三个女孩。村里还给我们盖了房子然后跟我们说以后你们就是一家人了。我们当时下了工,就自己做饭。女孩做一些擀面什么的,我负责烧火。”说到烧火宫敏显得格外兴奋,仿佛是在讲和科学一样让他感兴趣的东西。“我烧火的时候,喜欢烧棉花秆,火硬。不喜欢烧烧麦秸,没什么火儿,一下子就没了。不够烧的时候我们就买些煤。”   在下乡的时候,宫敏还带了一把小提琴、林克峰的唱片和教材。并且把清华工程系的《晶体管电路》、《脉冲电路》等五本书都读完了。   我们很困惑他当时为什么还要读书,在那样一个年代他看得见希望吗?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当我们提到这个问题时,宫敏用手很随意地在空中划了一下回答说:“ Curiosity!好奇心驱动。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想念这些东西。”      宫敏当年待的那个生产队是注村最穷的一个队,但宫敏却觉得那时候很自由。他说“当时感觉还是挺好,种种地没什么不好,拉拉粪上上肥也没什么不好。下了工看你的书呗,做你的题呗,想你的事呗。我们生产队虽然穷但也没饿着我们,而且新鲜的麦子可好吃了!”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他的蓝色幽默,与苦难并肩,享受美好。   当问及那段日子中有什么不愉快的回忆时。宫敏表情显得很无辜,语言有点迟钝:“那些东西,我记不住,记不住。”这是一位智者的狡黠,但是他是真诚的。      大学:在科学和音乐之间抉择   从小热爱科学的宫敏也同样钟爱着音乐。   无论是上小学还是初中,他都是合唱团的一分子。对小提琴他天生有一种狂热,以至于后来下乡插队都带着它。小时候的宫敏也曾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恢复高考以后,一直对音乐很钟爱的宫敏做出一个决定:投考音乐学院。但是当时祖母问了他一句话:“你那么喜欢科学,你又想投考音乐学院。喜欢拉小提琴,又喜欢做实验。那么以后你真的愿意天天坐在乐池里演奏?还是将来愿意做科学方面的工作啊?”祖母的问话让宫敏陷入了科学和音乐的两难抉择中。宫敏说:“最后还是觉得对科学的兴趣比较大,那就科学吧。”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宫敏当初选择的是音乐的话,那么如今的中国乐坛会不会多一位音乐大师?但是如果宫敏当初没选择科学的话,中国的科学界肯定会少一名科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