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正波神经发生源与功能意义解释.docVIP

错误正波神经发生源与功能意义解释.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错误正波神经发生源与功能意义解释

错误正波的神经发生源与功能意义解释   摘要 错误正波(errorpositivity,Pe)是指在错误反应后200-600ms后出现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正偏转,对Pe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错误加工机制的全貌。现有研究表明Pe主要产生于前扣带回喙部,但不同的研究对其精细神经发生源并没有达成一致。Pe的功能意义解释主要有错误意识假说、行为适应假说、情绪评估假说。当根据有关P3的理论来解释Pe的功能意义时,Pe可能反映了对错误背景的刷新。然而上述每一种对Pe的功能意义的解释都还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质疑和挑战。基于此,作者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今后如何对Pe的神经发生源和功能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错误正波;错误意识;行为适应;情绪评估;P3   分类号 B842;B845      1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不仅需要根据任务要求来调节行为,而且也需要根据监控到的错误反应信息来优化未来的行为反应。因此,错误加工不但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个体学习和行为调节的重要源泉。如果行为水平上的研究为人脑内存在一个错误加工系统提供了间接的实验证据(Rabbitt,1966),那么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则为错误加工系统提供了更直接的神经生理学上的实验证据(刘春雷张庆林,2009)。事件相关电位的(Event-related brainpotential,ERP)研究已经确认两个ERP成分与错误加工有关:错误(相关)负波与错误正波。在20世纪90年代初两个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地发现,被试在选择反应时任务中做出错误反应后50~100ms左右会出现事件相关电位的明显负偏转(见图1),由于它是与错误反应伴随的特定的ERP成分(刘春雷张庆林,2009),所以通常将之称为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Gehring,Coles,Meyer,Donchin,1990)或错误负波(error negativity,Ne,Falkenstein,Hohnsbein,Hoormann,Blanke,1990)。ERN于额中(fronto-central)头皮电极记录点(例如,FCz)达到峰值,偶极子源定位分析发现ERN主要产生于前扣带回尾部(caudal anterior cingulatecortex,cACC;Mathewson,Dywan,Segalowitz,2005;OConnell et al.,2007;van Boxtel,van derMolen,Jennings,2005;Van VeenCarter,2002)。而错误正波(error positivity)是指在错误反应后200-600ms出现的ERP成分的正偏转,它通常紧跟ERN峰后出现,是一种弥散性的分布于头皮电极点的慢正波成分,于中顶(centro-parietal)头皮电极记录点达到峰值(例如,Cz;Falkenstein,Hoormann,Christ,Hohnsbein,2000;Shalgi,Barkan,&Deouell,2009;Vocat,Pourtois,&Vuilleumier,2008)。可见与ERN相比,Pe在头皮上的分布更靠后,有更长的潜伏期(见图1)。   已有研究表明,ERN和Pe可能反映了同一错误加工系统的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ERN所反映的早期加工阶段主要功能是通过中央加工通路来侦测皮层或皮层下产生的不正确的动作命令,而Pe所反映的晚期加工阶段的主要功能是意识错误反应或调节行为(Endras s,Reuter,&Kathmann,2007;Nieuwenhuis,Ridderinkhof,Blom,Band,Kok,2001;刘春雷,张庆林,2009)。目前对ERN所反映的错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不但对ERN的神经发生源(neural generator)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ERN主要产生于cACC),而且对其功能意义(functional significance)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解释,例如,失匹配理论、强化学习理论、动机情绪理论、冲突监测理论等(OlvetHajeak,2008;刘春雷,张庆林,2009)。但遗憾的是,目前对由Pe所反映的错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的研究却没有受到同样的重视(Overbeek,Nieuwenhuis,Riddefinkho£2005;Ridderinkhof,Ramantar,&Wijnen,2009;Shalgi et al.,2009;van Boxtel et al.,2005;Vocat et al.,2008)。然而,要想揭示整个错误加工机制的全貌,就非常有必要对Pe的神经发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