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和而不同”公共空间何谓公共空间.docVIP

重塑“和而不同”公共空间何谓公共空间.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塑“和而不同”公共空间何谓公共空间

重塑“和而不同”的公共空间何谓公共空间   18世纪,西欧那些拥有资产的男性与受过教育的贵族,经受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在咖啡馆、酒吧等场所,自由论政,畅所欲言。如中国古语说的,“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君子动口不动手”,自由地探讨学术,评议时政。这就是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所推崇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与“透明开放、兼容并包”的精神相联系,其精髓正在于超越狭隘的一己之私,通过相互的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广泛的融合形成舆论,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认同,也因此充当着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试想如果咖啡馆和酒吧里总是民怨沸腾,则改朝换代恐怕为期不远了。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和个人之间没有一个公共空间存在的话,那么民众为了发泄怨气就只能去外面闹革命。让市民与国家直接碰头,必将导致社会的动乱。公共空间提供了一种缓冲,因而也是民主政治的温床。   哈贝马斯所向往的,也许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理想。布尔乔亚公共空间的流风余韵,固然令人回味无穷,不过近代以降,随着教育的日益普及,特别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公共空间的外延无形中大为扩张。   由于“印刷资本主义”的兴起,有效地超越了人与人以及群体和群体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的局限,小至一个民族,大到全球,都已浑然一体。一个“地球村”的时代来临了。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之后,我们已在全球范围延伸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      互联网带来的革命      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可望为哈贝马斯式的公共空间困境带来转机。按照美国学者的标准,一种媒体覆盖的人口占到全国的20%以上,才能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这一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络只用了5年。网络传媒的革命意义,不仅在于其日益大众化的前景,更在于其高度的个性化特征。   因为网络能实现低成本的大范围信息传递,一个普通网民,不受其财产、身份、地位、职业的限制,尽可以随意充当信息的发布者,虽然大多不免如泥牛入海,却也不排除引起互动乃至轩然大波的可能。著名的麦特?德拉杰(Matt Drudge)现象即为一例,他所最先提供的关于克林顿绯闻案的消息,就是被《时代》周刊等大报大刊拒之门外,而后在网上首次发布的。类似的例子在中国也开始屡见不鲜,如前不久的“远华案”中的“某歌星”身份,最近的吴征杨澜学历风波,就已经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一些地方的灾难事件和腐败丑闻也是率先在网上冲破新闻封锁的。   在重塑公共空间的基础上,可望重建民主。《亚洲杂志》1998年8月9日的一篇文章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民主工具,使得大众获得了20世纪最重要的武器―信息。信息何以重要?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早就说过,信息是民主的流通货币,他甚至极而言之,在政府与报纸之间,宁可没有政府却不可以没有报纸。   互联网络公共空间之与民主政治的联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互联网络的发源地美国, 1996年和2000年两次大选中,当时主要的总统候选人都开辟了网站,大多数议会和州一级的候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触网”。在网站上甚至还可以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几年前,在俄亥俄州的哥伦比亚市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市政厅”,通过一个双向的通讯系统,使居民可以经由电子设备切身参与地方计划委员会的会议,在家中按一下鼠标就马上能对地方分区、建设高速公路等议题进行投票,还可以参与讨论。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中,一个更为健全的“电子公所”将是未来“电子化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使“一个国家能灵活自如,其政府高效、节俭,并由识广、明达的社会舆论所引导;能创造优质职位并造就出相应人才去担当此等职务;能促进终身学习、社会生活以及社区文化生活”。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社区日益繁荣和活跃。在不同的主题下,人群进一步细化,并通过电子方式相互链接。网民们甚至可以自己进行民意测验,围绕各种争论组成“电子政党”或“电子院外集团”,举办各种“讲坛”,选举产生自己的“电子活动家”。政治活动似乎“变得如此轻而易举,以致再没有什么规模太小、或太涣散的事业”。      重塑中国的公共空间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百家争鸣”的昙花一现,更多的时候则是万马齐喑的死气沉沉。虽也不乏士大夫的“谏诤”、在野名流的“清议”和地方缙绅的“公论”,但从“处士横议”到“庶人不议”这两个极端之间缺乏一种有效的张力,远难企及哈贝马斯所称的“理想的发言状态”,并不具备平等、理性的讨论规则和对话机制。而“文革”的“四大自由”即“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实践更证明了一个缺乏市民社会基础的“公共空间”是何等的不堪信赖。   吾国上下5000年,现在值得追忆的“公共空间”雏型,首推清末民初。处此世纪之初,回想百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