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
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水崇拜与投尸入河习俗稽释
——以拓跋卑族为主要对象
内容提要: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游牧民族依自然环境逐水草而居,渔猎经济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生活特点使其严重依赖于水,形成水崇拜。在原始魂灵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将一些人的尸体投入水中,以求隔离其灵魂,祛除不祥。伴随着这些游牧民族汉化、胡化潮流的缓急,这种投尸入河习俗时盛时衰,成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汉化道路上的一个晴雨表。 关 键 词: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水崇拜/投尸入河/汉化与胡化
中图分类号:?K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2)03-0107-06
十六国、北朝时,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大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他们所建立的政权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将被杀死者的尸体投入河流中。如《魏书》卷95《羯胡石勒传》载,羯族暴君石虎杀死太子石宣的“妻子二十九人,诛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车裂、节解,弃之漳水”,《晋书》卷106《石季龙载记》:在羯族建立的后赵统治时期,出现了荧惑守房的天文现象,大臣赵揽说需要杀姓王的大臣来禳厌。石虎于是选定了中书监王波,“腰斩之,及其四子投于漳水,以厌荧惑之变”。《魏书》卷99《乞伏国仁传》鲜卑族的乞伏殊罗与其父乞伏炽磐的左夫人通奸,遭到部落首领乞伏暮末的批评;乞伏殊罗怀恨在心,便与叔父乞伏什寅谋害乞伏暮末,但没有成功。乞伏暮末大怒,将乞伏什寅的肚子刳开,“投尸入河”。 又,《北史》卷39《房法寿传附房豹传》载,慕容鲜卑族的慕容绍宗“自云有水厄,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当之”。房豹制止他,慕容绍宗笑道:“不能免俗,为复尔耳。”《北齐书》卷18《高隆之传》:北齐文宣帝高洋末年,猜忌追忿大臣高隆之,于是诛杀高隆之的儿子高德枢等十余人,并投漳水。《北齐书》卷28《元晖业传》:元晖业,北齐天保二年被文宣帝高洋所杀,高洋命人“凿冰沉其尸”…… 从正史中涉及这一现象的部分史实看,所涉民族包括当时的羯族、拓跋鲜卑、慕容鲜卑、秀容胡以及鲜卑化的汉人;所涉习俗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三个盛行期:后赵中后期、拓跋政权的初期、北魏末期与北齐前期。这种在空间上涉及当时北方几个主要游牧民族、在时间分布上呈现三个盛行期的特点,是否蕴涵着什么?它与十六国、北朝游牧民族的汉化、胡化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呢?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并未加以注意,因此本文选择兴起于今东北嫩江流域、传世文献资料较多的拓跋鲜卑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试着对此做一论述,以求梳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头绪。 一 游牧民族生活的特点之一是逐水草而居,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渔猎生活。《魏书·序纪》就称当时的鲜卑族“畜牧迁徙,射猎为业”。《周书》卷50《异域下·吐谷浑传》称吐谷浑“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另外,如柔然,“无城郭,随水草畜牧(1)。突厥族,“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2)。游牧民族的这种逐水萆而居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并非易事。以拓跋鲜卑为例,在什翼犍执政时,他曾打算在灅源川建筑城郭,设立宫室,作为鲜卑政权的首都。对此,部落大人们久议不决。为什么呢?太后王氏的话揭示了问题症结所在,她说:“国自上世,迁徙为业。今事难之后,基业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难卒迁动。”(3)大意是拓跋鲜卑迁徙惯了,过定居生活尚缺乏必要的物质与心理准备,因此部落大人们才犹豫不决。直到明元帝拓跋嗣时,拓跋鲜卑的迁徙生活才有所改变,《南齐书》卷57《魏虏传》将此概括为:“什翼珪(即拓跋珪)始都平城,犹逐水草,无城郭,木末(即拓跋嗣)始土著居处。” 在游牧民族的这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渔猎是必不可少的。渔猎在拓跋鲜卑早期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鲜卑族在檀石槐执政时期,由于“众日多,田畜射猎,不足给食。后檀石槐乃案行乌侯秦水,广袤数百里,淳不流,中有鱼而不能得。闻汗人善捕鱼,于是檀石槐东击汗国,得千余家,徙置乌侯秦水上,使捕鱼以助粮”(4)。其中所谓的进攻汗国,掠得擅长捕鱼的渔民,《通典·边防十二·北狄三·鲜卑》载为进攻倭国,掠得会用网捕鱼的倭人。考虑到鲜卑的航海技术,杜佑的记载恐怕失真;但他说鲜卑掳掠的是会用网捕鱼的人,应该是对的。因为较之原始的叉鱼,用网捕鱼已是比较先进的了,随着鲜卑族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交往的增多,他们捕鱼能力与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应是事实。这还可以从元坦身上得到验证,史称他“性好畋渔,无日不出,秋冬猎禽兽,春夏捕水族,……器网十余车”(5)。“畋渔”、“器网十余车”表明其捕捞自然是网捕。元坦的爱好捕鱼,只是拓跋帝王爱好渔猎的一个例子。前期的拓跋帝王对打鱼捕捞都很感兴趣,《魏书》诸帝纪中记载了不少拓跋帝王观看捕鱼的事例,如天赐五年(408),道武帝拓跋珪到参合陂,“观渔于延水(今源于内蒙古兴和县的东洋河)”;永兴四年(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