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基于人脸局部特征的识别—人脸Gabor特征的提取.docVIP

开题报告-基于人脸局部特征的识别—人脸Gabor特征的提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分析人脸图像并从中提取有效的识别信息,进而用来“辨认”身份的一门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广泛,公安系统可用于识别罪犯身份、驾驶执照及护照等,银行及海关的监控系统及自动门卫系统等可用来与实际持证人的核对.目前社会治安需求日益迫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运用于识别,检测所有潜在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再不到一秒的时间中在数以百万计的人脸图像数据中找到犯罪嫌疑人。 (2)意义:为了充分利用人脸图像中的结构信息,本文提出了将分块技术与Gabor特征提取相结合的新思路。在最终的分类器设计中,将模糊分类决策规则用于匹配识别;最后考虑到了Gabor变换和识别过程计算量较大,本文将均匀采样技术应用于Gabor分块人脸识别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 1、基本内容:基于Gabor变换的局部特征提取 2、主要问题和难点问题:典型的人脸局部特征的提取方法的研究,以及各种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Gabor变换和识别过程计算量较大,将均匀采样技术应用到Gabor分块人脸识别中。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广泛阅读文献,查阅相关资料 2、根据积累的资料文献,确定局部特征提取的主要几种方法 3、学习研究基于Gabor变换的局部特征提取 4、将均匀采样技术应用到Gabor分块人脸识别中 5、实验检测实际效果 6、整理总结,撰写论文以及按要求修改 四、工作进度 序 号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日 期 1 资料收集和整理,阅读资料和文献 1-2周2 毕业实习 3-5周3 人脸识别中局部特征提取方法 6-7周4 典型的局部特征提取方法 8-9周5 学习基于Gabor变换的局部特征提取 10-13周6 总结与展望 14-15周7 撰写论文、定稿 16-17周8 准备答辩 18周 [1]Ojia.E Principle Components,Ments and LInear NN,Neural Network,1992(12):116-128 [2]周德龙,高文,赵德斌,基于奇异值分解和判别式KL投影的人脸识别,软件学报.?2003(04):783-789 [3]洪子泉,杨静宇,用于图象识别的图象代数特征抽取[J], 自动化学报,1992(02),233-238 [4]邹国锋,傅桂霞,李海涛,高明亮,王科俊,多姿态人脸识别综述[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15(07):613-625 [5]柴瑞敏,曹振基,基于Gabor小波与深度信念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4(09):2590-2594 [6]甘俊英,张有为,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人人脸识别,系统工程与电子技,2003(01):(113-115) [7]范慧敏,王浩,模式识别方法概述.电子设计工程,2014(19):48-51 [8]孔锐,张冰.Gabor滤波器参数设置[J]. 控制与决策. 2012(08):1277-1280 [9]梁路宏,艾海舟,徐光祐,张钹 [10]陈庄等.基于离群点挖掘的工业控制系统异常检测[J].计算机科学,2014(11):154-162 [11]朱明.数据挖掘[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12]甘月松,陈秀宏,陈晓晖.一种AP算法的改进:M-AP聚类算法[J].计算机科学.?2015(01):232-267 [13]陈刚,戚飞虎.实用人脸识别系统的本征脸法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02):170-175 [14]张南南,汪正详.基于Gabor小波的人脸特征提取.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04):138-142 [15]Craw I,Ellis H,Lishman J. Probabilistic visual learning for object representation..Pattern Recognition .1997(05):133-140 六、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七、专业系(教研室)评议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八、学院领导审核意见: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     3.未通过 学院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4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