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永词到《红楼梦》诗词.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柳永词到《红楼梦》诗词

从柳永词到《红楼梦》诗词 ——男性作家的女性视角 一直以来,西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是不能为女性写作的。男性和女性,无论从社会认同,角色扮演,还是自我期望,内心设定,总会有太多的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与现代西方截然不同的是,中国的古典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多为男性诗人以女性视角写作。而自柳永起,随着市井文学的兴盛,话本与拟话本的流传,女性视角的写作逐渐脱离了以往单纯的闺怨、思妇题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由被动的等待、千篇一律的形象化逐渐转为个性化,主动化。而《红楼梦》中的诗词不仅多以女性视角写作,又各具特色,切合每个人物的性格,且摆脱了青楼画舫的背景,当之无愧为男性作家写女性诗词的巅峰。而从柳词到《红楼梦》诗词,男性作家的女性视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文章将就这一问题进行论说。 柳词中的女性形象 在柳永之前,古典诗词中的女性形象较单一,几乎除了香艳之词曲便是思妇、怨妇的等待与思念,当然,这是与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而历代诗人所吟咏的女性,一般说来,宫闱之中的后妃,青楼教坊中的歌姬,与等待夫君归来的思妇占了绝大多数。而这些诗词中的女主角,往往是一种被动等待的无奈,而缺乏自身的自主性与个性,因而显得千篇一律。这些女性诗词,虽是以女性视角来写的,而在诗词中所贯穿的到底是男性的价值观,可以说,柳永以前男性诗人以女性视角所写的女性诗词,并不是真的女性视角,而是以男性的角度借女性之口来抒发情感。自温庭筠始,士大夫描写女性以端庄、高贵、文雅为美的基础,表达方法也以含蓄、浓丽、浮艳为贵,并多以女性的服饰、举止、容颜为 主题。至柳永,他一反前代词人的表达主题,开始关注女性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活动,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慕。 柳永对待女性的独特态度 首先,柳词中出现的女性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而是有名字有个性的真实人物。她们多是社会地位低下的青楼卖艺女子,虽有着同样的身份,却有着不同的才艺和性情,而正是她们,不仅是柳永吟咏的对象,也是他的知音,知己。如:“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集贤宾》) 在柳永的《乐章集》中,这样的字句还有很多,如描写佳娘的歌唱:“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相遂。”与柳永要好的歌妓有秀香、英英、瑶卿、虫虫、心娘、佳娘、酥娘等。词人曾分别描画了她们的形象,表现了她们的内心世界,也抒写了自己与她们之间的情谊。 其次,柳永对这些女子,是一种类似于知音的平等的情感。虽然这些风月场中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但似乎在柳永心中是不存在所谓等级的。他不仅把她们与明妃、陈阿娇等后妃相比,而且读来均是欣赏与怜惜,尊重与爱慕而不是蔑视、玩弄。“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好天良夜,深屏香被,争忍便相忘? 王孙动是经年去,贪迷恋,有何长?万种千般,把伊情分,颠倒尽猜量。”(《少年游》)这首词道出了歌妓的痛苦与困惑。当然,这种“平等”是相对而言的,词人爱慕这些女子,也尊重她们,重视她们内心的情感,将她们与自己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是与柳永仕途失意后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他长期生活在都市下层,对社会底层妇女的境况比较地熟悉,他同情她们,常以代言的方式表达她们的不幸。 柳永词中女性的独特形象 柳永词中,不仅仅是歌姬舞女,对于一些平民女子的描写也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思维。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定风波》) 中国传统的闺怨题材,以唐代诗人王昌龄所表现的最为典型。其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由良辰美景引起春闺寂寞的思妇对青春生命的珍惜,在中国诗词里一再重复,而所描写的思妇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只有含蓄的闺怨。柳永此词也是闺怨题材,然而抒情主人公却是市井普通妇女,她表达一种新的女性的人生理想。她希望以强制的方式将丈夫留在家里,严格地管束着他,让他在家中攻读诗书。她则闲拈针线在一旁相伴。虽然她也许并不识字,也不一定希望丈夫学优仕进,但能守着他,过着平静和谐的生活,这就是家庭幸福。 柳词多是应歌之作,供歌妓在酒肆教坊卖艺所唱,因而契合的是普通民众的审美观与价值取向,是市井文学的代表。在《定风波》之中,寥寥数语,勾画出一个善良、朴实、能干的小妇人形象,她因思念而矛盾、复杂又带有几分专制的心理跃然纸上。 柳词中的女性形象不同于当时的许多士大夫文人笔下的女性,没有温柔敦厚、听天由命、被动等待的性格,而是个性卓异、多才多艺、多姿多彩,挥洒着生命的光彩、青春的活力,可能她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