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建设四重路向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文化建设四重路向与中华民族凝聚力 【摘 要】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关键词】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凝聚力 【作 者】解丽霞,女,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讲师,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广州,510640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6)03-0016-006 Four Wa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hesiv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Xie Lixia Absttact:The time traits of the cohesiv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basal wa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needs to adhere to national stand and has global vision,strenghthens building of the main culture and popular civilization,follows moral spirits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fosters contractual spirits of legal principle society,heighthens radical accomplishment and raises modern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asal wa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cohesivell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rational open feature, different cohesive levels,choice of values and modern main parts which mee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Key words: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cohesiv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一、民族立场与全球视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双重性质 毋庸置疑,中华文化建设的时代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正处在全球化时代、知识社会里,世界发展已经“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①,也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后改革开放时代”②,在这样的新时代里,文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化意味着世界文化交流的加深,文化建设不能囿于民族的范围、本土的范围,要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的应对能力。同时,全球化也意味着世界文化冲突的加深,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更为突显,但在文化潜移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政治上具有优势的群体的竞争,实用主义动机,以及某些时候由于胁迫,所造成的大范围的传播”③的情势。强势文化逐渐渗入弱势民族,从而消解弱势民族的文化特色,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在文化冲突中减弱。所以,既要融入世界大家庭,进入全球化的视域,又要维护民族文化,保持本土特色,就成了文化建设的二难选择,这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老难题。 回顾近代以来的文化建设,就会发现,我们总是在“保守主义”、“全盘西化”、“调和折中”三种路向中辗转,在不断树立文化权威的窠臼中徘徊,在不断向别人学习的进程中艰难前行。在近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全面挑战,传统文化如民族一样危机四伏,中国人还来不及做好应战的心理准备,就匆忙上阵,积极学习西方,希望取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效果。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时期,我们不再“西化”,而是“俄化”,结果发现“俄化”也不行,转而走进了“保守主义”的胡同,贻误了中国发展的大好时机。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既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对外开放,积极吸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但是,80年代,传统文化仍然在市场经济的战场上,输给了西方文化,90年代,当人们意识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时,又开始抵制西方文化,回归传统成为热潮。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文化建设始终在“传统文化”与“西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