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港庆安宫
校本課程卓越計畫 六年級 西港慶安宮 西港慶安宮 歷史沿革 1.認識西港 2.慶安宮建廟經過 3.西港人的慶安宮 廟堂建築之美 供奉神祇 廟會活動 歷史沿革──認識西港 西港居台南西南端, 位曾文溪北岸、麻豆以西、佳里以南。西元1823年以前原為台江內海(潟湖)中的一天然內港。 其地名起源有二 : 1.一說為明清年間,本地位直加弄港(昔平埔族語安定鄉舊稱)以西,故名西港。 2.另一說為鄭成功攻台時,後援部隊駐紮於現今之後營,本地因位居後營以西,故稱西港。 歷史沿革──慶安宮建廟經過 慶安宮建廟,源起於西元1661年。當時鄭成功從鹿耳門登陸,隨即派兵順水路至現今之後營駐紮。隨營兵士中有人熟諳堪輿術(研究地理、風水之術),鑑此地居鯉魚穴, 乃知會地方耆老,謂此地如能建廟奉神,必能護佑庄民,地方人士隨即集資建廟。 當時鄭成功抵台時,隨船奉祀之神像有三,其中天上聖母像留在鹿耳門建廟祀奉外,其祂兩尊神像--中壇元帥及城隍境主,則安奉在廟內祀奉至今,此即為慶安宮之由來。 建廟之初,由於草創初期,規模狹小,於是在1712年(康熙51年)間進行第一次擴建,嗣後從媽祖宮分香, 迎請天上聖母為鎮殿主神。並署名為慶安宮,象徵「河清雲慶,物阜民安」。 歷史沿革──慶安宮建廟經過 1823年,由於曾文溪改道,造成八份之沒落,進而促成慶安宮接下由姑媽宮自1784年以來所持續舉辦之十三庄遶境活動。三百多年來,慶安宮伴隨臺江內海之消長,見證清治、日據、戰亂及戒嚴, 持續守護南瀛一帶子民。 初期祀奉境主公及中壇元帥,而從清代、日治乃至西元1964年,經過6次整修,其間並增奉玉皇大帝、南北斗星君、媽祖、關聖帝君、保生大帝 、延平郡王、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康辛元帥、范謝將軍、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10殿閻羅等諸神祇。 歷史沿革──慶安宮建廟經過(影片4:41) 在1994年經最近一次重建,完成現今之規模。今西港慶安宮,佔地約 1500 平方公尺。正殿拱頂雕飾全以金箔壓製而成。故別名金大廟,每3年一次的香科,為南臺灣宗教及傳統文化之盛事,其傳承之久遠及規模之龐大, 已成為台灣目前最老及最大的王船醮典。 歷史沿革──西港人的慶安宮 大多數人的回憶,無論是結婚、求子、聯考、工作, 亦或是消災、去病、祈福、解厄,甚至廟會、夜市、香科、電影等公眾娛樂, 無一不圍繞慶安宮而起。 換言之, 慶安宮已是西港居民生活中不可抹滅的一部分。居民每日伴隨鐘鼓而起,與眾神阰鄰。 廟堂建築之美(影片4:46) 全殿屋頂以交趾燒裝飾而成。 兩側迴廊鑲嵌大理石石雕,敘述從盤古開天以來, 所有民間神話及忠孝節義故事。 正殿拱頂,以繁複之雕工披覆金箔,讚頌這金大廟的傳奇。 各殿神祇 如今之慶安宮,正殿上方祀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 、南北斗星君;正殿中祀奉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康辛元帥、范謝將軍。 東偏殿祀奉關聖帝君、延平郡王;西偏殿祀奉城隍境主、保生大帝。 後殿中祀奉地藏王菩薩、觀音菩薩、面然大士、東嶽大帝、十殿閻羅天子;後殿東側祀奉斗姥星君、五斗星君、太歲星君;後殿西側祀奉張府天師、普化天尊、王靈天君 各殿神祇 廟會活動—醮 醮,為道教中的一種祭典儀式。舉行醮典又稱為建醮或造醮。 醮典依其性質之不同,可分為清醮(或稱陽醮,重點在於慶賀祈福)及幽醮(或稱陰醮,重點在於超渡亡靈)。 而在台灣,因目的之不同,又延伸出水醮/火醮(因天然災害)、慶成醮(廟宇落成)、中元醮(超渡亡靈)及王船醮(祭拜瘟王)。 西港醮屬典型之王船醮。 廟會活動—刈香 而刈香,為一種廟會活動,是指大廟的神明,遶行巡視境內各角落,而境內的大小神壇或廟宇,也出動神轎及陣頭,來參加這遶境行列。 西港香的主要特色,乃結合王船醮及刈香為一。 廟會活動—西港仔香 西港慶安宮由西港仔街、瓦厝內、南海埔、堀仔頭和茄苳腳等所謂「五角頭」共同管理,創建於康熙51年(1712年),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一般認為城隍境主和中壇元帥可能隨明鄭部隊而來,但天上聖母則是分靈自鹿耳門天后宮,這也就是每屆刈香前必先至鹿耳門「請媽祖」的歷史背景。 廟會活動—西港仔香 西港慶安宮的刈香遶境活動,一般叫「西港仔刈香」,俗稱「西港仔香」,起源於乾隆49年(1784年)八份姑媽宮甲辰科的香科繞境,道光3年(1823年)第14科起由慶安宮接辦,道光27年(1847年)因重建廟宇落成而舉行首科王醮,開始有王船祭典,並擴大遶巡香境,爾後逐次擴展,香境含蓋96村鄉,成為「台灣第一大香」。 「西港仔香」主要內容分「刈香繞境」及「王醮」兩部份。刈香繞境可分:南下台南一帶的「南巡」、前往鹿耳門天后宮的「請媽祖」,和一連3天的轄域遶境,多由香境各庄總動員。刈香繞境場面浩大,範圍遼闊,參與的陣頭中,有許多是各村莊自組的陣頭;由於拓墾、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