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苗族服饰——2017年暑假田野考察报告之十-民族服饰博物馆.PDFVIP

文山州苗族服饰——2017年暑假田野考察报告之十-民族服饰博物馆.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山州苗族服饰——2017年暑假田野考察报告之十-民族服饰博物馆

文山州苗族服饰——2017 年暑假田野考察报告之十 2017-09-14 胡小妹 民族服饰博物馆 摘要:文山州苗族整体服饰绚彩艳丽、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款式有前开襟和右 开襟之分;依据色彩又有白、青、花苗之分;图案纹样多以螺蛳、蕨草、鸡嘴、 螃蟹或某一动植物的形状原形构思成抽象的几何、螺形图案。 正文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百 色市接壤,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界,西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邻,北 与曲靖市相连。文山州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布依、蒙古、白等 20 多个民族。此次民族服饰博物馆田野考察小分队以云南昆明为起点,一路重 点考察了文山州管辖的丘北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富宁县及各县下辖 村镇的苗族、壮族、彝族和瑶族,尤其是各苗族村寨。 此次小分队有幸来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盘龙乡响水龙苗寨的“苗族文 化传承保护馆” ,项廷强馆长为我们解说文山苗族的各项生活习俗与服饰文化, 重点为我们讲述了文山州的苗族各支系。他说文山当地有句俗语为:“苗族占山 头,瑶族占箐头、壮族占水头,汉族占街头” 。这句话既勾勒出文山少数民族的 分布状况,又反映了文山苗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条件。文山苗族按自称分为七个 支系:蒙逗、蒙诗、蒙颛、蒙巴、蒙邶、蒙叟、蒙沙七个支系,由于不断迁徙和 发展使得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支系服饰风格各异,在相同的时代因相互影响又出现 风格交融的特点。他们都操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苗语,其文化习俗相近,各 支系的服饰既有共性之处,又有着微妙的差别。通过服饰款式、色彩、工艺的差 异变化既能区分各支系间的特征,又能体现各支系独特的审美观。 苗族农家院门前 劳作中的苗族妇女 七、八十年代马关蒙颛、蒙诗服饰 画蜡中的马关县苗族妇女马莲芬 (以上均为“苗族文化传承保护馆” 捐赠照片) 文山州苗族整体服饰绚彩艳丽、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款式有前开襟和右开 襟之分;依据色彩又有他称的白、青、花苗之分;图案纹样多以螺蛳、蕨草、鸡 嘴、螃蟹或某一动植物的形状原形构思成抽象的几何、螺形图案。文山州苗族的 服饰图案较为抽象、写意,不同于贵州黔东南、湖南湘西地区苗族服饰图案。  蒙逗服饰(Homongb Dleub) “蒙逗”这个自称直接源自殷商人尚白之习俗。《史记·殷本纪》载:“孔子曰, 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说明了在殷商时代崇尚白色。殷商人中的苗族先民受商 文化的熏陶,自然形成尚白的风尚。因此,他们以白色为美,并自称”蒙逗“ 。这 一自称至今已有3600 多年的历史。 麻栗坡蒙逗服饰 董干镇 自称“蒙逗”的苗族服饰款式为:前开襟、无纽扣短上衣,领后垂吊一块宽15 厘米左右的绣花方巾。衣襟、衣袖镶嵌有各种花纹图案。一般是以细布条撵绣缝 制而成。这些图案的花饰在砚山、广南、富宁的多为花布,麻栗坡的为单色布片, 丘北的为缝纫机绣的螺纹图案。下装为白色麻布百褶裙。 麻栗坡县董干一代的苗族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有改用黑色机织布做裙子 的。前后各系围腰一块,束腰带,其围腰、腰带及绑腿的镶花式样与该地区上装 的镶花纹饰一致。小腿部裹绑腿,裹布长一丈八尺,成三角形。各地用料不一。 有白色的、黑色的、绣花的。头饰各地不一,一般用数丈长的深色布匹折成约巴 掌宽的布条裹在头上,有的裹成盘状,有的裹成桶状,顶上面覆盖一块绣花或单 色方巾,盘状头帕的边沿系一块花边。有的苗族还佩戴银链、项圈、耳环、手镯、 戒指等。丘北的蒙逗有的在平时不戴头帕,仅在头上系一块约巴掌宽的绣花布条。 脚上穿传统的绣花布鞋。 苗族张朝兰女士试穿清代“蒙逗”服饰 前围腰细节 腰部绑带细节 “蒙逗”支系妇女上衣的衣领坎肩部分,不仅是“蒙逗”服饰区别于其他支系服饰的 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蒙逗”妇女一件贵重的陪葬衣物。“蒙逗”人认为,人死后只 有穿上有坎肩的衣服才能上天,才能找到自己的祖宗。据说坎肩上的图案代表着 天上的云朵和道路。上图这套试穿的清代服饰坎肩现已不在,不知是遗失还是成 为陪葬之用,现不得而知。 北服博物馆研究生何巧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