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致北京信.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致北京信

大师致北京信   4位西方艺术家的中国之旅      他们分别来自4个西方国家,分属4种画派,代表对中国想象的各种版本。大师们给中国“写信”,更是一种全球的对话方式。   与中国相遇,在中国办画展,马格里特需要110年,佩尔-柯克比需要70年,依夫鲁需要60年,昆特?约克需要77年。   他们分别是超现实主义大师、Fluxus(激浪派)代表人物、精神分裂与神秘学家、当代艺术大师。他们分别来自比利时、丹麦、西班牙、德国。   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与中国并无太大联系,但几十年后,他们的作品真实悬挂在中国的美术馆里。昆特?约克给北京写了一封有迹可循的信,而马格里特、佩尔?柯克比与依夫鲁的手迹和作品也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并向这个东方的国度致意。   6月16日,德国大师昆特?约克带着妻儿空降首都机场,这是歌德学院13年后的第二次邀请,昆特终于怀揣作品《致北京的信》来到中国。昆特把这次信件递交看得十分重要,走到哪里都拿着信的草稿。悬在中国美术馆的19幅巨大的作品全部由德文书写,大多数中国观众也许读不懂大师诗意的语言,但却能体味出其中的感情,“这封寄出的信,如今已抵达,它是证据,记录我对中国感同身受的关注,你可以看作我给北京写了一封信,也可以把这看成一封情书。”      这就是马格里特与佩尔?柯克比      马格里特已经不在了,可他的蓝天仍在小鸟里飞翔。   比利时艺术家雷尼-佛朗索瓦-马格里特也许应该被称为最勤奋的魔幻超现实主义大师。1967年8月15日,他因为胰腺癌去世。但在中国美术馆5楼的展厅里,你仍可经由录像装置看见他,以及他的妻子和朋友。   5月11日开始,超现实主义大师马格里特在中国美术馆悄悄魔幻起来,相比其他大师,马格里特显得“絮絮叨叨”,230件展品挂满了展厅的内外墙壁,那些最小的铅笔稿挂了一排,总有人上前细细察看,趁馆员不备,就偷偷用手机拍下来。   中国美术馆请来的不是马格里特,是整个比利时。布鲁塞尔美术中心、比利时皇家美术宫、雷尼?马格里特基金会、法兰西共同体、比利时联邦政府……在一长串名单背后,是一整个国家的殷切。   展品里有油画、雕塑、水彩画、素描、壁画方案、广告设计、画册、图片、生活照片档案信件、音乐作品画……你看到很多琐碎的片断,才知道马格里特原来真不只是一只烟斗(马格里特的《图像的背叛》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画上的法文却写道:这不是一只烟斗)。   8天后,在丹麦政府、丹麦驻沪总领事馆和佩尔?柯克比的代理画廊Michael Werner支持下,佩尔?柯克比的jO件绘画作品和雕塑模型出现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经由两位策展人Mary Dinaburg和Howard Rutkowski,证大甚至获得了柯克比作品的捐赠。   丹麦艺术家佩尔?柯克比有点难定性,他的作品很难归于某种艺术门类。1964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的佩尔曾是一名远征考察队员,在北欧和格陵兰岛游走。   1962年,他投身艺术创作,一直是Fluxus(激浪派)艺术运动的中坚人物。虽然他更喜欢被称为绘画艺术家,但雕塑、素描、版画、电影、诗歌、建筑都是他所爱的事情。   1976年代表丹麦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之后,佩尔?柯克比的展览便主要以个展的形式进行,几乎进驻过所有知名艺术馆和画廊。但是与马格里特不同,中国人并不熟悉他,就像1980年代对安迪?沃霍尔一无所知一样。但是没关系,佩尔?柯克比来了,他的某些作品甚至永久留在了中国,他的作品总是“无题”,即使“无题”,信笺一旦寄来,便成为永久纪念。      从依夫鲁到昆特      此时,西班牙大师依夫鲁已经在5月3日结束了中国之行。如果你曾到过今日美术馆三楼,应还记得出口处的“钟声”,很多人绕错了方向,误把欢送的宣泄当成迎宾曲。悬在天花的“精灵钟”咧着大嘴,既欢迎也阻碍那些试图进入Evrugo精神国度的观众。   4月13日下午3点,在《从祖叙到依夫鲁》的开幕式上,依夫鲁觉得有趣似的站在策展人伊莲娜?费尔南德兹?曼里克身边,他穿着最普通的黑皮鞋,裤脚略短,发言显得特别“精神正常”。   依夫鲁是一个人,也是三个人:阿尔伯特-波尔塔(1946~1967年)、祖叙(1968~2000年)、依夫鲁(自2000年后)。   依夫鲁是雕塑家、画家、数字艺术家、科学家,也是神秘家。   从欧洲超现实主义到更现代的机械装置美学,依夫鲁表现了他的广度和力度。他手制了当代创作中最精神分裂、最神经质的创新世界,但不要误以为他是神经质的人,至少依夫鲁本人对此予以否认。   他是他这一代西班牙艺术家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善用新科技,并有很多奇思妙想。依夫鲁的作品形式多样:既有传统的纸张、帆布和木材,也有电脑作品、大版式数码照片,甚至软件程序。   西班牙外交与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