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蛋壳陶复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宝蛋壳陶复活

国宝蛋壳陶复活   山东省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蛋壳陶了。蛋壳陶身为黑色,在灯光的照耀下宛如镜子一般,最奇特的是陶器的厚度仅0.1毫米左右,因此看起来很大的蛋壳陶,重量才10克左右。在一般人看来,做工如此精美的陶器,也许只能在博物馆才能看到。   但是原山东省考古研究所的张学海所长告诉记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东考古所的科研人员就已经完整地复活了蛋壳陶的制作工艺流程。“蛋壳陶是东夷文化的典型代表,没有任何制作记录,我们的科研人员付出了很多努力,总算让它复活了。”张学海说。      拼成蛋壳陶      1928年,著名的考古学家吴金鼎来到了山东章丘附近的龙山镇,在镇子以东的武原河畔的台地上,吴金鼎凭着自己丰富的考古经验,发现了这里有过古人生活的痕迹。于是,吴金鼎在当地的村民以及一些专业考古人士的帮助下,打开了这块埋藏了数千年的土地。后来,这个地方被命名为“城子崖”遗址。      吴金鼎和不少考古学家冒着战火,在这块面积1.5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不辞辛苦地寻找着各种文化遗存。很快,一些碎片样的东西引起了吴金鼎的注意,它们又薄又轻,却有着瓷器般的坚硬,当吴金鼎用水洗尽蒙在碎片上的灰尘后,它顿时绽放出了一种黑色的美,一位在场的考古学者激动地记录下了它们的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经过测量,这些碎片的厚度不超过0.2毫米。   于是,这些碎片有了一个新名字――“蛋壳陶”。   张学海,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前山东考古所所长。他是见证了整个蛋壳陶历史的人。1974年,他主持了对城子崖遗址的挖掘,也正是这次发掘,让他有幸见到了一个完整的蛋壳陶器皿。   “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蛋壳陶,但是始终就没有见过一件完整的蛋壳陶,出土的都是一些碎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回忆起当年的那次挖掘,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张老先生依然感慨万千:“当时我们都无法想象古人是如何烧制这些蛋壳一般大小的陶器的。”   1974年的一天,在城子崖的挖掘现场,张学海和同事郑笑梅等人一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考古现场出土的器具??忽然间,有队员报告说,在考古现场的一角,再次发现了一个古墓。“这个墓的出现,我们一点也不意外,因为那个时候城子崖考古现场的墓太多了,不但有墓,还有一些生活的痕迹。可以说,那个地方是历史上的龙山人的一个聚居点。”   张学海等人很快就打开了墓道。“墓里面很普通,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里有一堆完整的碎片。”经验丰富的张学海和郑笑梅迅速判断出来,这堆碎片的厚度,应该是属于蛋壳陶的。   对此,张学海有点遗憾,因为他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完整的蛋壳陶,但是郑笑梅却不这么认为,她主动向张学海提出,要独自将蛋壳陶复原:“就是一片一片地把这些碎片重新粘合起来。这可是一个大工程,不但要细心,还要有耐心,毕竟那个东西已经全部碎了。”   于是,从那以后的考古现场,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张学海和同事们一起开会研究,而郑笑梅则在边上一片一片地拼凑蛋壳陶的碎片。半个多月之后,当张学海正在考古现场忙着指导工作时,郑笑梅将一件完整的“蛋壳陶”放到了张学海面前。“震撼,实在是震撼。真的跟纸一样薄,看着很大,上秤一称,才10克左右的重量。”张学海被这件蛋壳陶惊呆了,他急忙将这个完整的蛋壳陶,带回了考古研究所。      今生必复活蛋壳陶      当张学海将蛋壳陶带回到考古所,整个所都轰动了,人们争相前来观赏这个蛋壳陶。当时,钟华南也挤在参观的同事中,他被蛋壳陶的美所震撼:“太不可思议,那时候,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工业都不发达,他们是如何烧制成这种陶器的?”这个疑问久久萦绕在钟华南的心头,他思索良久后决定,尝试复活蛋壳陶。   “当郑笑梅听说我想还原蛋壳陶的烧制,非常支持我。”和郑笑梅同样支持钟华南的还有张学海和当时的考古所领导,以及当时的山东省考古学会会长苏秉琦先生。因此,只要是钟华南想要的资料,张学海等人都会尽力提供。   复活蛋壳陶谈何容易,尤其是对于雕塑专业毕业的钟华南来说,对于陶器是一窍不通:“这个东西很需要学问,首先你要懂物理学,然后还要懂无机化学,因为陶器的烧制,对于土的选择要求很严格,至于其他的你也要懂,比如说烧制陶器的工艺流程。”幸运的是,钟华南在毕业分配到山东后,曾在山东各个城市的陶瓷厂蹲点学习过,因此对于烧制陶瓷器具的工艺流程并不陌生。   “难就难在化学,我买了一堆无机化学的书自学。光是学就学了大半年。”钟华南感慨道,“当时就下定决心了,我这辈子非得复活蛋壳陶的工艺不可。”   “我们所说的复活蛋壳陶,不是说利用现代的器具复活蛋壳陶,而是一种彻底的原生态的还原。比如说古人制陶的时候烧什么?那时候龙山人根本没有斧子这样的金属伐木工具,他们烧制陶器的时候,只能用小灌木。所以老钟复活蛋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