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肥料学 主讲:邓万刚 (副教授) 绪 论 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及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二)土壤是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 (三)土壤是自然界中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 (四)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土壤是保障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 (六)肥料是农业优质增产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土壤的作用 肥料的作用 丰富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作为植物的粮食为植物提供养分 二、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农业生产角度): 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 疏松表层。 土壤的概念1 地质学家从岩石风化的地质学观点来认识土壤,认为土壤就是破碎了的陈旧岩石。或认为土壤是坚实地壳最表面的风化层。将土壤仅作为岩石的变态来认识。 植物营养学家认为土壤是植物养料的贮存库。认为土壤是能生长植物的那一部分地壳。或认为土壤仅是陆地植物生长的自然介质。 土壤概念2 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学者,土壤发生学派创始人道库卡耶夫把土壤作为独立的自然体,认为土壤是五大成土因素——生物、母质、气候、地形和时间综合作用的产物。 这是从土壤发生学观点来认识土壤,在土壤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 土壤概念3 近代美国和西欧对土壤下的定义反映在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如美国学者N·C·Brady认为:“含有风化破碎的矿物和腐解的有机质的不同的混合物构成剖面形式的自然体的集合,它在陆地上呈薄层覆盖,并在含有适量空气和水分时能为植物提机械支撑和营养。” 土壤概念4 美国《土壤学名词解释》对土壤的定义是:⑴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质和生物所组成的能生长植物的一个动态自然体。⑵占据部分地球表面的一些自然体的集合,它能支撑植物并具有由一定地形、气候和生物,通过不同时间对母质所起的综合作用而发生的性状。 土壤概念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98年公布的土壤定义为: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的概念1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力”。 土壤肥力概念2 沈阳《农业土壤学》:土壤肥力是诸因素综合性状的具体表现。 南京土壤所: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侯光炯先生: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的体质和生命。 因此,土壤肥力是: 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种类 土壤肥力可分为自然肥力、人为肥力、经济肥力和潜在肥力。 1、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具有的肥力,如森林土壤、草原土壤等,自然肥力的高低决定于成土过程中诸成土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生物的作用。 2、人为肥力是由耕作、施肥、灌溉、改土等人为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人为肥力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耕作土壤、果园土壤等已开发的土壤既有自然肥力又有人为肥力,两者的关系是自然肥力为基础,人为肥力为主导。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高低。 3、经济肥力 由于受环境条件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土壤肥力往往只有部分表现出来,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即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亦称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的总和。 4、潜在肥力 另一部分肥力则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称“潜在肥力”,指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不能被植物利用,但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的那部分肥力。 (二)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矿物质 岩石风化物,占固体部分重量 的95%以上。 固体 有机质 生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生的物质。 土 占固体部分重量的5%左右。 各种生物 包括昆虫等各种动物,以及 壤 各种微生物等。 气体 存在于土粒间的孔隙中的空气,包括O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