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魏晋南北朝》.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批评史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 知音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1。张、潘、左、陆2,比肩诗衢3。采缛于正始4,力柔于建安5;或析文以为妙6,或流靡以自妍7: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8,溺乎玄风9;嗤笑徇务之志10,崇盛亡机之谈11。袁、孙已下12,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13,莫与争雄14。所以景纯《仙篇》15,挺拔而为俊矣16。宋初文咏,体有因革17;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18。俪采百字之偶19,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20,辞必穷力而追新21。此近世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1,而情变之数可监2;撮举同异3,而纲领之要可明矣4。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5,则清丽居宗6。华实异用7,惟才所安8。故平子得其雅9,叔夜含其润10,茂先凝其清11,景阳振其丽12。兼善则子建、仲宣13,偏美则太冲、公幹14。然诗有恒裁15,思无定位;随性适分16,鲜能通圆17。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18,则出自篇什19;离合之发20,则明于图谶21;回文所兴22,则道原为始23;联句共韵24,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25,故不繁云。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1。兴发皇世2,风流二《南》3。神理共契4,政序相参5。英华弥缛6,万代永耽7。 风 骨 《诗》总六义1,风冠其首2;斯乃化感之本源3,志气之符契也4。是以怊(chāo)怅述情5,必始乎风;沉吟铺辞6,莫先于骨7。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8;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9。结言端直10,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11,则文风清焉12。若丰藻克赡13,风骨不飞14,则振采失鲜15,负声无力16。是以缀虑裁篇17,务盈守气18;刚健既实19,辉光乃新。其为文用20,譬征鸟之使翼也21。 故练于骨者22,析辞必精23;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24,结响凝而不滞25,此风骨之力也26。若瘠义肥辞27,繁杂失统28,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29,索莫乏气30,则无风之验也。昔潘勖《锡魏》31,思摹经典32,群才韬笔33,乃其骨髓畯也34;相如赋《仙》35,气号“凌云”36,蔚为辞宗37,乃其风力遒也38。能鉴斯要39,可以定文40;兹术或违41,无务繁采。 故魏文称1:“文以气为主2,气之清浊有体3,不可力强而致4。”故其论孔融5,则云:“体气高妙6。”论徐幹7,则云:“时有齐气8。”论刘桢9,则云:“有逸气10。”公幹亦云11:“孔氏卓卓12,信含异气13;笔墨之性14,殆不可胜15。”并重气之旨也16。夫翚翟(huī dí )备色17,而翾翥(xuānzhù)百步18,肌丰而力沉也19。鹰隼乏采20,而翰飞戾天21,骨劲而气猛也22。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23,则鸷集翰林24;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25。唯藻耀而高翔26,固文笔之鸣凤也。 若夫熔铸经典之范1,翔集子史之术2;洞晓情变3,曲昭文体4;然后能孚甲新意5,雕画奇辞6。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7。若骨采未圆8,风辞未练9,而跨略旧规10,驰骛新作11,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12?《周书》云13:“辞尚体要14,弗惟好异15。”盖防文滥也。然文术多门16,各适所好,明者弗授17,学者弗师;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18。若能确乎正式19,使文明以健20,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能研诸虑21,何远之有哉22? 赞曰:情与气偕1,辞共体并2。文明以健,珪璋乃骋3。蔚彼风力4,严此骨鲠5;才锋峻立6,符采克炳7。 风 骨 情志相关(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怊怅述情,必始乎风)表达鲜明爽朗(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文辞相关(沉吟铺辞,莫先于骨;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文辞端正精炼(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 最高境界:风骨+文采 “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范文澜:“辞之端直者谓之辞,而肥辞繁杂亦谓之辞,惟前者始得文骨之称,肥辞不与焉。” 《礼记·乐记》:“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文心雕龙·知音 《礼记·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声————音————乐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