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性黑色素瘤.ppt 演稿教材课程.ppt
恶性黑色素瘤
一、概述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是起源于神经嵴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
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
二、流行病学
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死亡率高,仅次于肺癌,占第二位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
美国男性第五位,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 女性第六位,占所有肿瘤的4%,每年年发病率增长7% 。
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
亚洲(我国)发病率低。男性比例占1.7%,女性1.3% ,但是增长迅猛。
占皮肤癌的发病率5%,但是占死亡率75%
北京市2000年发病率为0.2/10万,2004年已达1/10万。
中位发病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3%。
相关病因
日光暴晒 :
日光中的紫外线(UA)灼伤皮肤诱导DNA突变。黑色素瘤集中于间断性曝光位置,在持续避光部位呈散在分布。
种族与遗传: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已明确一定表现型特征与黑色素瘤易患度有关。这些表现型包括:浅色皮肤,易于晒伤,金色或红色头发,皮肤苍白,起雀斑,蓝色或绿色眼睛。因而,白人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较黑人高。
相关病因
亚洲和非洲地区MM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尚不明确。
9号染色体短臂的p16或CDKN2A的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高遗传易感性的主要原因。50%以上的家族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检测到了抑癌基因P16突变。
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MM的发生是否有影响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早期临床表现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
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
远处转移:
常见于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
预 后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手术切除范围等相关:
性别与年龄: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男性。幼年性恶性黑色素瘤预后较好,45岁以下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较年老患者好。
病灶部位 :发生于躯干的预后最差,位于头颈部者次之,位于肢体者较好。
治疗原则
手术: 广泛的局部切除+引流区淋巴结 清扫,手术切缘距肿瘤3-5公分
放疗: 局部复发、转移灶
化疗/免疫治疗: 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 手段
病情介绍
床号:抢2床
姓名:宋凤姣
年龄:70岁
医保:铁路医保
诊断: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
主诉: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术后1年余,腹胀、乏力5月余
家庭背景
患者铁路医保,有一个儿子。并且自己有退休金,家庭经济一般。
体格检查
体温:36.6℃,脉搏:89次/分,规则,呼吸:20次/分,规则。血压:112/67mmHg,轮椅推入病房,贫血貌,消瘦,慢性病容。右腘窝及右足底分别可见长约6cm陈旧手术疤痕,愈合良好。右乳腺缺如,右胸壁可见陈旧手术疤痕长约25cm,愈合良好,右腹股沟可见一巨大包块大小约14*12.5*7cm,固定,质地硬,压痛,表面皮肤呈充血红紫色,右腘窝可触及大小约4*3cm大小质质韧包块,固定,无压痛。腹水Ⅱ度。
现病史
患者于2016.03月份因“发现右足底黑痣1年余,进行性增大伴破溃3月”就诊于武汉市陆军总医院,行PET-CT检查提示:右足底软组织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右腘窝淋巴结肿大不排除转移。遂在该院行右腘窝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检提示:淋巴结转移性黑色素瘤。于2016.03.20行右足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右足底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至真皮深层。2016.08月份复查提示:肝门、腹膜后、胰头周围广泛淋巴结转移,右侧锁骨头转移,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于2016.08.30开始行
现病史
DTIC+DDP联合化疗2周期,化疗后2016.10评估病情提示:以上病灶较前进展,并出现肝内多发转移。2016.10.19给予PTX+洛铂+恩度联合化疗一周期,耐受差,2016.11月份再评估病情较前进展。后未再继续化疗,于2016.12.中旬开始口服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因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等症状,体力较前明显下降,开始卧床,遂停药。后右腹部沟包块逐渐增大。于2017.04月份出现腹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