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济阳镇段考古发掘的具体成果.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汴河济阳镇段考古发掘的具体成果.doc

汴河济阳镇段考古发掘的具体成果   一、发掘概况   汁河济阳镇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一部分,位于河南省夏邑县西南18千米的济阳镇,(图一)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东西横穿商丘境内,西部从开封祀县入商丘唯县境,向东流经商丘的唯县、宁陵县、梁园区、唯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等七个县市区,全长近200千米,其中夏邑县境内长27千米。己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2007年之前进行过一些零星调查。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大运河商丘段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古调查。   济阳镇段以济阳镇为中心,东起济阳东皋,西至济阳邓铺,全长4. 2千米。这一段河道较宽,河道内口最宽处在济阳镇,宽约150米,济阳镇段以外的河道宽50米左右。   汁河济阳镇西街目前还保留有长约2000米故道水面,最宽处约50米。1996年前后在此发现两艘宋代木船,船上发现有瓷器、陶器、铁器等遗物。在济阳镇河段还出土有一件大铁锚和一件完整的大瓷瓮。镇上还有一些分散的水面。从2007年以来,文物工作者为搞清这段河道遗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钻探,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2011年4月,夏邑县博物馆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遗址勘探规划部、科技考古中心的物探部合作,利用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对汁河济阳镇段进行探测,这是电子物探技术首次用于大运河考古调查的一次尝试,共布探测线36条,累计探测长度5400米。(彩版八,1)通过这次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段河道文化遗存的基本线索。   为配合申遗,这次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主要围绕汁河济阳镇段进行。发掘地点有两处:第一地点位于夏邑县济阳镇西约800米,河南省道325线62公里路标西70米路北。共开5x15米探方1个(T1),5 x10米探方2个(T2,? T3 ),5 x5米探方1个(T4),2 x4米探沟1条(G1),4 x 22米探沟1条(G2),总发掘面积290平方米,利用路沟解剖断面2处(近325省道路沟一面为剖面1,近乡村公路路沟一面为剖面2)长约75米。(图二;彩版八,3)第一地点发掘工作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2012年1月15日结束。第二地点位于济阳镇东刘铺村西麦田,拟于2012年春天发掘。现将第一地点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二、地层堆积   这次发掘的是汁河北大堤,该地点的地层堆积可分为三大层12小层,第层为耕土层,第层为黄河冲积砂土层,第层为运河大堤堆积层。以下以T1北壁为例介绍第层一D层的堆积情况。(图三,1)第层,耕土层。黄褐色,为沙淤土。厚0. 30米左右。包含有现代砖瓦、陶瓷片、树木和农作物根须等。第层,黄沙土层。又可分为4小层。A层,细沙层,土色褐黄,土质疏松。距地表0. 20一0. 25米,厚0. 10一0. 30米。包含有青灰砖块、木炭碎块和红烧土颗粒。分布于全方,含较多的小薄层,应为水冲刷淤积形成。B层,沙土层,土色黄白,土质疏松。距地表0. 30 - 0. 45米,厚0一0. 25米。包含有水冲击的青灰砖块、木炭碎颗粒和红烧土颗粒,均较碎。多分布于探方的东侧,西部约0. 20一3. 50米未分布。含较多的小薄层,应为水冲刷淤积形成。C层,沙土层,土色浅褐,土质稍硬。距地表0. 40一0. 55米,厚0一0. 20米。无包含物。分布于探方的东侧大部,西部约1一1. 50米,应为水冲刷淤积形成。D层,沙土层,土色白黄,土质疏松。距地表0. 45一0. 65米,厚0. 50一0. 90米,分布于全探方。含较多的小薄层,应为水冲刷淤积形成。   第层,以红豁土和黑褐土为主堆筑而成的大堤遗存。普遍粘性大,土质硬,且包含有丰富的陶片,瓷片发现较少。根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的变化,又可细分为7小层。下面以剖面1(包含A一E层)和G2北壁剖面图(包含F和G层)为例,介绍第层的堆积情况。(图三,2, 3)A层,红豁土,土质粘硬。地表深0. 80一0. 90米,厚0. 10米左右。本层为大运河废弃前最后一次使用的路面,内含灰陶片,有少量瓷片。表面密布车轮痕、行人脚印和动物蹄印等。还发现因天大旱形成的地裂迹象。B层,黑褐土层,土质疏松。距地表1. 10一1. 20米,厚0. 20一0. 30米。分布于剖面的北部,含有陶片,炉渣残块,土色很杂,’I’2本层夹大量灰陶片,器形有碗、罐、盆等,以灰陶罐残片最多。C层,杂红豁土层,土质粘硬,含沙。层表距地表1. 10一1. 40米,厚0. 400. 60米。分布于全剖面,层内出土有1件宋代小瓷碗。D层,黄沙层,土质疏松。距地表1. so一1. 7s米,厚0. 30一0. s0米。分布于音}J面大部,淤积形成。E层,红豁土夹沙层,土质粘硬。距地表1. so一2. 2s米,厚0. 90一1. 20米。分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