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总数超过朝战越战之和陆战之神火炮.docVIP

投入总数超过朝战越战之和陆战之神火炮.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投入总数超过朝战越战之和陆战之神火炮.doc

投入总数超过朝战、越战之和陆战之神火炮-历史论文 投入总数超过朝战、越战之和陆战之神火炮 文 | 王晓云 堑壕战的僵持使得远程轰炸武器成为各方极其迫切的需求,但婴儿期的航空器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军工业的重心完全落在了炮兵技术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共投入了15000门火炮,超过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总和。 工业革命与炮术 在工业革命前的数百年间,炮兵一直在使用生铁、青铜等材料铸造的火炮,从炮口装入黑火药和球形的炮弹,射程仅仅一两公里。19 世纪后期,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普法战争等战事的推动,火炮技术的变革已经具备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主导这一系列变革的则是当时化学、冶金工业的几大巨头:英国阿姆斯特朗炮厂(目前属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法国施耐德钢铁,即现今的施耐德电气;还有最重要的一家:德国克虏伯公司。 首先是法国科学院院士维埃耶1884 年发明了无烟火药的生产工艺,这种基于硝化棉的发射药比传统的黑火药能量高三倍,并且不留火药残渣;其次是膛线技术,1840 年前后英国阿姆斯特朗炮厂制造了第一门实用的线膛炮,膛线使炮弹和炮管的配合更密实,使用同样多的火药射程大大延展。德国克虏伯钢铁则发明了一套非常复杂的多层套管工艺,用高温炉加热将多层炮管内外嵌套,通过过盈配合使炮管能够承受更大的膛压而不会炸裂。此外,克虏伯首创的后膛装填技术使炮管长度不再受炮口装填的制约。法国诺登飞公司改良了螺旋锁定炮闩,使得发射速度更快。在后装炮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弹壳封装火药则能够保证闭气效果,并将炮弹弹丸和发射火药整合成为一体,一次性完成炮弹的装填上膛。 在这些革新中最关键的一项,是德国工程师豪森1890 年发明的火炮驻退专利。这是一套液压缓冲机构, 用活塞和液压油缸来吸收大炮发射的后坐能量,使得炮架位置保持不变。19世纪中期的炮兵,炮筒直接固定安装在炮车上没有缓冲措施,每次发射,巨大的后坐力将会推动炮车移位,靠人力把火炮拖回炮位重新瞄准,这是件非常费时费力的工作,即使最优秀的炮组每分钟至多也只能打出两发炮弹。豪森的发明最初并未凸显价值,由于液压油缸无法避免漏油问题,德国克虏伯公司测试之后认为不可行。 速射炮的黎明 液压缓冲技术同样被法国炮兵获悉,逐步完善并解决了漏油和密封问题,并研制出对后世影响巨大的M1897 式75 毫米野炮。这是第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火炮,具备能吸收后坐力的液压缓冲机构,且只需要两秒钟就能让炮筒恢复原本瞄准的位置,给火炮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连续发射不需要消耗时间重新瞄准。法国75 毫米野炮还使用弹壳和弹头一体的炮弹来提高操作速度,空爆的榴霰弹设定在人体高度上爆炸,对暴露人员杀伤作用非常可怕;碰发的榴弹则用来破坏战壕和工事。 通常情况下,75 野炮一分钟能发射15 发炮弹,如果配置经验丰富的炮手,甚至可以达到每门炮每分钟30 发炮弹的爆发射速,简直相当于一挺75毫米口径的大型机枪。每门炮需要配备12 匹驮马,40 名士兵和1 名军官,如此豪华的阵容完全是为了确保它连续开火。法军还习惯用整连整营的75野炮群覆盖一大片区域来回扫射,四门炮的一个连能每分钟向前沿喷射两万个弹片,足以将两个足球场大小的范围变成地狱。 法国75 炮基本属于直瞄直射的加农炮,在大战爆发时法国已经装备了4000 门以上,并装备了1000 个炮兵连。到大战结束时,法国4 个国营炮厂累计生产了12000 门,炮弹产量超过2亿发,可见法国重工业的产能和潜力,这些法国75 速射炮不仅装备法国陆军,也援助给西欧战场的协约国军队,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曾经担任过美国远征军法75 炮连连长。法75 炮甚至还扩散到东亚的中国。20 世纪初的野战炮基本都以它为基准进行设计。 法国75 炮在马恩河会战和凡尔登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1916 年为期七个月的凡尔登之战期间,法军调集了一千门75 炮不分昼夜地对德军阵地进行炮击,前后消耗炮弹超过1600万发,几乎占法军在整个大战期间炮弹消耗的七成。速射炮的威力可以与机枪进行类比,它对集群冲锋的步兵杀伤效果极佳。但75 炮的炮弹重量只有七八公斤,对于战壕和水泥工事的爆破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大战后期各国纷纷转向口径和威力更大的速射炮。 克虏伯的反击 克虏伯家族企业发源于中世纪的埃森,在普鲁士三十年战争(17 世纪)时期就已经是有名的枪厂。19 世纪中期阿尔弗雷德· 克虏伯依靠多年研究的铸钢专利和后膛炮技术说服了威廉大帝,不仅将普鲁士的青铜前装炮送进了博物馆,还在普法战争中彻底击败用老式火炮的法军。克虏伯大炮累计销售超过两万门,一跃成为日耳曼乃至欧洲的头号军火商。这家企业也成为左右德意志国脉的巨头,德皇为此不惜亲自干涉克虏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