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保基础相关知识.ppt
植保基本知识;气候
异常;IPM(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观点:;物理
机械;影响IPM实施的因素:;当前有害生物防治主要存在的问题:;病虫害
防治
时间;调查内容
1.作物种植状况(种类、面积、品种抗虫性、生育期、生产状况、管理水平等)
2.害虫状况(害虫天敌种类、优势种、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种群发生的可能趋势等)
3.环境状况(气候的变化、土地状况等)
4.农民状况(防治习惯、防治水平等)
;1.农药基本知识;农药的概念;农药的概念;农药的概念;农药的类型;农药商标;商品农药的名称及意义;2 植物病害基本知识;;;;植物病害的发病过程
单株发病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显症期)
大田发病过程:点片发生期、快速增长期、发病高峰期、病害衰退期;3 害虫基本知识;昆虫的取食方式:昆虫的口器具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咀嚼式(蝗虫)、刺吸式(稻飞虱)、锉吸式(稻蓟马)、舐吸式(家蝇)、嚼吸式(蜜蜂)、虹吸式(蝶、蛾)等。不同的口器类型取食方式和为害状都有差别,咀嚼式口器的主要为害状:空洞、缺刻、咬断等,刺吸式口器主要为害状:变色斑点、皱缩、卷曲、肿大等。;;昆虫的主要习性
食性: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杂食性。植食性昆虫按取食寄主的范围: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
昆虫的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源的定向性反应,可以划分为趋向性和背离性,主要有:趋化性、趋光性、趋温性、趋湿性等。;迁飞与扩散:昆虫可以在小范围内转移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远距离的转移,如棉蚜、棉铃虫、粘虫、东亚飞蝗、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褐飞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活动节律:昆虫在一天和一年中的活动时间是不同的,日活动节律:日出性、夜出性、弱光性、全天性,年活动节律: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昆虫的世代与生活史;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小麦病害虫;麦蚜
为害特点:;发生规律:??麦蚜在我省1年发生10-20代,冬季以无翅蚜在小麦根茎或地下根部潜伏,小麦返青后,开始大量繁殖为害。一般情况下,麦蚜常在冬前10月份或当年2-3月份温暖、降水较少的情况下大发生。水浇地一般轻干旱地,土壤??沃麦田一般轻于肥力差的麦田。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一是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二是早春耙压,清除田边杂草。
2.药剂防治 一是种子处理,黄矮病流行区拌种可做到防病治虫,方法见黄矮病防治;二是大田施药,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6.7平方米5-7克,或90%万灵粉剂8-10克,0.3%阿维菌素或25%病虫灵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其中抗蚜威防效好,且不杀伤天敌,可优先选用。;麦蜘蛛
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麦圆蜘蛛1年发生2-3代,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3月中下旬至 4月上旬为害重,越夏卵10月始为害秋苗,喜潮湿,多在早8-9时以前和午后4-5时以后活动。麦长腿蜘蛛1年发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4-5月进人危害盛期,10月上中旬越夏卵危害秋苗,喜干旱,白日活动,以下午3-4时最盛,遇雨或露水大时,即潜伏麦丛或土缝中不动。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 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2.药剂防治 一是拌种,50%辛硫磷50毫升,对水5千克,喷拌50千克麦种;二是田间施药,用40%乐果乳剂20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 1500倍液,或 50%马拉硫磷乳油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地下害虫
形态特征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轮作、 灯光诱杀
(2)药剂拌种 50%辛硫磷10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水5公斤拌种子50公斤。
(3)毒饵诱杀 90%敌百虫晶体拌饵料进行穴施,提高杀虫效果。
;小麦纹枯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 小麦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防治方法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清除作物秸秆等病残体或冬前耕翻将病残体深埋,以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数量;适时播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