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立遗嘱.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立遗嘱

为什么要立遗嘱?《传递财富传递爱》连载之二 发布:2012-02-29 10:49:24?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作者:■ 陈 凯 浏览:13132次 【javascript:;大 javascript:;中 javascript:;小】  也许是忌讳、逃避,或者是觉得自己没钱,没必要立遗嘱,或者是觉得自己家庭和睦,只有一个孩子,也没有必要立遗嘱。真的是这样吗? 传统观念的最大误区: 立遗嘱,多不吉利的事情! 有一天,客户约我上午谈事情,到时间了客户还没来,后来发来一封短信:“限4日,太堵了!”我半天没反应过来,后来才明白:北京汽车限行,按尾号每周停一天,那天尾号是4 的车子限行,而尾号是4 的车子是最少的!于是路上更加拥堵了。“4”和“死”谐音嘛! 某媒体人曾在微博中写道:“刚刚在与刘晓庆联络时,得到证实,百年之后同意别人给她拍传记片,难道这是刘晓庆的第一遗嘱?现在很多人观念变了,提前几十年就留好遗嘱,与国际接轨了。近日,有十多家出版社要出刘晓庆传,刘晓庆自己已动手写了。” 而当记者就立“遗嘱”一事婉转求证时,刘晓庆经纪人易先生颇为激动地说:“我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没有这回事,那得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现在完全不会去考虑。” 可以说,死是中国人最忌讳的东西。而遗嘱恰恰就是和死相关系的事情,大家都争相逃避。 作者解读:中国文化也曾不忌讳死 中国人经常说“五福临门”。从其中的第五福“考终命”(也就是“善终”)的追求看,可以说咱们的老祖宗对“死”这个东西是不忌讳的,至少一开始是不忌讳的。我的母语潮汕话里面,“死”这个字的发音和“喜”字相同,由于潮汕话是比较接近中原古汉语的地方语种之一,有人解读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死亡的一种思考和态度,认为人生的结束和开始一样,是顺应自然的,不以为悲,反以为喜。这种豁达态度,也许就是“老庄”哲学的体现吧?逃避误区:老了病了才立遗嘱 遗嘱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认为自己不行了,必须对别人、对事情有所交代了,才会去谈。当一个人对外透露有意立下遗嘱时,别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出什么状况了吗?生病了吗?厌世了吗?除非有刻骨的仇恨,否则中国人一般对一个健康的人说不出“请您谈谈对后事的安排”“请您留下遗嘱”之类的话。电影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情节,往往是病榻前大家哭成一片,主人公强撑身子,努力地睁开眼睛,把话交代出来:我不行了,你们要如何如何!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健康活泼、聪明伶俐、吃嘛嘛香的时候作出的。也没有一份遗嘱,是在自己平心静气、反复推演、全面论证的情况下作出的。更没有一份遗嘱,是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咨询专家、谨慎科学决策的情况下作出的。一般人订遗嘱,都是在即将离世的时候,甚至可能是在弥留之际,把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情,嘱托给活着的人。 历史上著名的遗嘱也大都是在弥留之际作出的,下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例子。 陆游在弥留之际写下最后一首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其对祖国统一的殷切之情,令人动容!而刘备是在与东吴战败后,在白帝城病危期间立下的,他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把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国父孙中山总理的遗训,则是在北京病危之际立下的。 作者解读:传统做法根深蒂固 大诗人陆游,据说写过9999 首诗,就产量而言,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号称“诗神”!大枭雄刘备,白手起家登基称帝,就知人善任、厚脸皮和表演才华而言,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号称“厚黑学鼻祖”!大总统孙中山,尽管是临时的,那也是亘古以来推翻帝制第一人,号称“先行者”! 以这三位牛人为代表的中华精英,和无数的中华草根一样,认真贯彻了孔子“问生不问死”的精神,活着的时候决不想死了的事情,事到临头才想起遗嘱的事情。 根深蒂固的观念,加上根深蒂固的做法,加上根深蒂固的忌讳,就是我们今天继承的传统,也就造就了今天许许多多的侯耀文、陈逸飞和龚如心。 死亡也需要风险控制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死的风险。 据统计,中国每年由于猝死、自然灾害、意外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800多万。而每年这些非正常死亡和正常猝死的800多万人中,立了遗嘱的人少之又少,原因是,所有人都认为——还早! 死亡的风险到底有多突然,一个人和死亡的遭遇到底有多离奇,下面这个例子也许可见一斑。 《左传· 成公十年》里记载了晋景公的死。这位曾击败楚国和齐国两个大国,终结楚庄王、楚共王霸业的牛人,竟意外地死在茅坑里。 一天晚上,晋景公梦见厉鬼,吓得半死。后来听说有位巫师颇通鬼神之事,于是就召这位专家入宫解梦。 专家就是专家,一卦下来,巫师立马说:“大王,您碰到鬼了!”景公一听高兴了:“有两把刷子!快给寡人捉鬼!”不巧这位专家是个实诚人,本着专业精神对景公说:“不好意思啦大王,这鬼是先世功臣,是有威德的大力鬼,又正值愤怒之时,制服不了,大王您赶紧办后事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