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泡利敬重三个半物理学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泡利敬重三个半物理学家

让泡利敬重的三个半物理学家(转帖) 来源: 翟澜的日志 /articles/science/misc/pauli_misc.php 让泡利敬重的三个半物理学家 - 卢昌海 - 好象我每次写泡利 (W. Pauli) 总是在 “六一” 附近, 上次写 泡利效应趣谈 是在五月底, 这次则是在六月初, 可能是这个话题比较轻松吧。 其实泡利的论文大都不是省油的灯, 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轻松诙谐, 在 “六一” 附近自然只适合谈论后者。 喜欢物理学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 泡利是一位以批评尖刻、 不留情面著称的物理学家, 艾伦菲斯特 (P. Ehrenfest) 曾给他取过一个外号, 叫做 “上帝的鞭子” (Gods whip)。 至于他的具体 “执鞭” 事迹, 大家可能已经听得多了, 在这里我只讲一个在我看来流传较少, 并且特别有趣的。 我们知道, 俄国有位以狂傲著称的物理学家, 叫作朗道 (L. Landau)。 有人画过这样一幅漫画: 朗道坐在讲台上, 长着一对天使翅膀, 头上绕着光环 (仔细看的话, 那光环似乎是用量子力学波函数 Ψ 组成的), 下面的学生则个个长着驴耳朵, 恭恭敬敬地聆听教诲。 无独有偶, 泡利的学生与泡利的差距也很大, 在泡利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那就是他们可以问任何问题, 而不必担心问题太愚蠢, 因为任何问题对泡利来说都是愚蠢的[注一]。 也许是看武侠小说种下的好奇心, 当我第一次读到朗道的故事时, 心中就闪过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 如果狂傲的朗道遇到尖刻的泡利, 会发生什么状况? 当然, 我没指望这个准武侠问题会有答案。 可没想到的是, 这个问题居然真的有答案。 据说有一次朗道在苏黎世做了一次演讲。 众所周知, 苏黎世是泡利的老巢, 而且泡利当时正在巢内! 结果一向狂傲的朗道藏起了天使翅膀 (“隐形的翅膀”?), 收起了 Ψ 光环 (波包收缩?), 破天荒地作绵羊状, 谦称自己所讲的东西也许是错的。 “噢, 绝对不是,” 泡利安慰说: “你讲的东西是那样地乱作一团, 我们根本弄不清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这个故事我在英文文献中没有看到过, 也不知其原始出处, 不过已故中国科学史学家 戈革先生 在他的《史情室文帚》中讲过这个故事, 从而应该是有来源的——不过那来源也可能只是八卦。 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物理学史实在太过激动人心, 距今虽然才不过一个世纪, 却已象上古神话一样抹上了传奇色彩。 一般来说, 除非是物理学家在信件、 访谈或回忆录中记述过的亲身经历的东西, 别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八卦。 彼得·罗伯森 (P. Robertson) 在《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一书中曾经写道: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些逸闻几经转述, 变得更具有寓言或象征性的含义, 它们既是一代物理学家留给下一代的部分遗产, 也是物理学史中围绕这一不寻常历史时期的不断增长的神话中的一部分。” 不过, 事实也好, 神话也罢, 既然泡利是这样一位有趣人物, 我们就要问了: 这位以尖刻著称, 甚至能让朗道变成 “绵羊” 的人物心中, 是否也有让他敬重的物理学家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但人数不多。 我数了数, 总共只有三个半 (上回在 泡利效应趣谈 中我以一人之差没能拾到任老教主的牙慧, 这回不能再失手了)。 不过在介绍这三个半人之前, 我先要对 “敬重” 一词做一点说明, 因为这个词对泡利和对别人是有一定差别的, 对泡利来说, 我觉得它的 “定义” 是这样的[注二]: 从不批评 = 极度敬重 偶尔批评 = 比较敬重 偶尔表扬 = 有点敬重 狠狠批评 = 正常朋友 泡利与海森堡 好了,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 先说那半个人, 他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 叫做海森堡 (W. Heisenberg)。 论辈分, 他其实是泡利的师弟 (年龄也比泡利略小)。 尽管辈分不高, 但早在 1924 年, 在这位师弟尚未完成任何重大工作时, 泡利就已对他刮目相看。 当时人们正被复杂元素的光谱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泡利在给玻尔的一封信中将几乎所有物理学家都损了一通, 说他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先用半量子数算一遍, 如果不行就改用整量子数; 另一类是先用整量子数算一遍, 如果不行就改用半量子数。 但他特意加了一个注释: “我不把海森堡包括在内, 他更有头脑。” 泡利的遗孀在泡利去世后接受一位科学史学家采访时, 也曾回忆说泡利对海森堡的物理直觉有很深的敬意, 认为那种直觉 “盖过了所有的反对理由”。 当然, 海森堡与泡利也闹过别扭,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他们两人曾合作发展过一种非线性旋量理论 (那是海森堡版的 “统一场论”)。 但泡利后来不仅退出了合作, 而且对海森堡进行了公开而尖刻的批评。 杨振宁曾回忆过 1958 年夏天他们在日内瓦国际高能物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