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晋城市十二五规划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精品
关于晋城市“十二五”规划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转型四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秦红星 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晋城经济社会要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宏伟目标。目前,“十一五”规划就要胜利收官,“十二五”规划即将精彩开局,晋城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在未来的5年里,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逐步到位,我市煤炭产能将顺利翻番,形成地方煤矿和晋煤集团年产2亿吨的生产规模,在资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晋城主要指标的“跨越”发展将不是问题,“转型”遂即成为决定晋城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核心。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要问:转型发展,晋城准备好了吗? 一、解构与建构:“晋城模式”还能走多远? 1.当下“晋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1985年建市以来,晋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粗放式经济快速形成和扩张时期。这一阶段从1985实行市管县开始到1995年前后中国经济软着陆为止,纵跨了“七五”、“八五”两个时期。十年间,晋城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和“南巡讲话”后的飞跃发展两次历史机遇,凭籍丰富的煤铁资源和灵活的体制机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小高炉、小煤矿、小水泥、小五金等“五小”工业百花齐放,活力迸发。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呈现低门槛、低产出、低效益,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特征。与1985年相比,1995年全市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20.8%下降为13.2%,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从0.62提高到0.92,工业化程度从0.81提高到0.96,晋城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二是产业结构收缩和集中时期。从1996到2000年,整个“九五”时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企改制等原因,以晋钢、太印、晋城电厂和气门厂为代表的非煤企业纷纷破产倒闭,1985年以来轻工业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以来更是以年均18.23%的速度迅速下降;1995年晋城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2000年下降到14.9%,2007年仅占10.07%;全市轻重工业比重从1985年的14.3∶85.7,递减到2000年的10.96∶89.04,2007年则进一步减少到2.8∶97.2;煤炭、冶铸、电力、建材四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四梁”,晋城形成了典型的资源性经济。三是市域产业结构单一化、主导产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时期。2001年,随着煤炭价格的暴涨,煤炭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市原煤产量由1985年的2248万吨、2000年的3807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8532万吨;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的推进,全市煤矿由1600座整合为129座,涌现了一批年产千万吨和500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井,采煤机械化率和员工效率显著提升,单井产量由几万吨提高到90万吨。全市工业企业数由1985年的706家减少为2009年的322家,大中型企业由12家增加到118家,全市产业的集中度快速提高,生产方式现代化渐趋凸显。同时,这一时期,煤炭产业的“挤出”效应也日益突出,到2009年全市7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65%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煤炭开采和煤炭洗选业;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的17.1%持续走高,发展到2000年的40.5%后出现拐点,从2001年起一路下滑后略有回升,到2009年恢复到了32.5%的水平,全市经济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依存度得到强化,晋城经济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上的低端化倾向更加明显。 2.当下“晋城发展模式”的特点。回顾晋城经济发展25年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晋城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但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其空间上的地域性和时间上的阶段性特征也非常明显。一是从历史方位看,刚刚步入工业化中期。2009年我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0.6%,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5年的20.8%降为2009年的4.1%,工业化程度保持在0.9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6个百分点;但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仍占35.4%,城镇化率为47%,与世界上人均GDP3200美元左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落后了15个百分点。二是从市场分工看,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2009年我市原煤、水泥、电力、冶铸等初级产品和上游产品占了全市GDP比重的绝大份额,煤炭、电力外销占比常年居高,轻重工业利税比由1985年的14.35%降为0.35%;LED、精密铸造等高新技术产品虽然初露端倪,但尚未形成支柱产业。产品初级化仍是晋城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晋城在全国的市场分工中的能源、原材料提供者地位仍然十分突出。三是从发展方式看,是外延式和粗放型增长。全市经济发展靠要素密集式投入和产能扩张实现,生产方式呈现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掠夺式特征,生态环境恶化。2008年全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