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ppt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 我国传统的训诂学其主要目的是为经学服务的,因此它所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儒家经典,它所解释和考辨的主要是先秦两汉的古字古词。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先秦两汉的古字古词便是训诂学的唯一研究对象。汉魏六朝以来方俗 语词的研究,便是训诂学研究的新领域。 汉魏六朝以后的文言词语,基本上是承袭了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词,没有多少新的发展变化,而汉魏六朝以后的方俗语词,则出现了許多新情况,而又为传统训诂学所不甚措意的。因此,对方俗语词的研究予以充 分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一 俗语词研究的意义 俗语词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俗语词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汉语史的研究中,词汇史的研究最为薄弱,其中又以俗语词的研究为最。 研究汉语词汇史不能无视方俗语词,否则便不能认识汉语词汇的全貌。 前代学者对方俗语词也做过一些研究,但基本上是资料纂集的性质,系统性和科学性都不够。 如翟灏的《通俗编》、钱大昕的((恒言录》、毛奇龄的《越语肯綮录》、 胡文英的《吴下方言考》、梁同书的《直语补正》、郝懿行的《证俗文》、梁章钜的《称谓录》、陈鱣的《恒言广证》,近人章太炎的 《新方言》等等。 (二) 俗语词研究有助于古籍整理 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主要是用雅言(即规范化的书面语)写成 的,但其中也使用了一些方俗语词,而这些方俗语词往往比雅言要难懂得多,所以了解这些方俗语词的特殊含意,有助于扫除在古籍的校勘、 标点和注释中遇到的各种障碍。 1.俗语词与古籍校勘: 例一,《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今蒙孃教,听从游学,未季娘子赐许已不?” 原校季作知,盖以以为季是知字的音近讹字。 今 按:此校非。季当是委字之讹。 考变文用字,有偏旁互换之例, 如孽作?,字的下部以女旁代替了子旁,此文委字作季,则以子旁代替女旁。 同篇下文又云:蹔请娘子片时在于怀抱,未委娘子赐許以不?”两文相照,可证“未季”确是“未委”。 关键是委字究为何义?这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训诂学,而应吸取俗语词研究的成果。《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已用翔实的材料证明了委有知义。 如:晋 王羲之 《杂帖》五:“白屋之人,復得遷轉,極佳。未委幾人?” 唐 刘知幾 《史通·烦省》:“是以 謝承 尤悉 江 左, 京 、 洛 事缺於 三吴 ; 陳壽 偏委 蜀中 , 巴 梁 語詳於二國。” 则未委就是未知的意思,变文季字乃委字之讹。 同类的例子又有杜甫《示从孙济》:“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全唐诗》等 于“知”字下并出 异文“委”,如何选择呢? 作委字对, 知字则可能是后人不晓委字之义而妄改的。委作知解,正如张相所说是“字面普通而义别”的一类俗语词。 若杜诗原作知,则不大会有人去节外生枝地改作委。 例二,《敦煌变文论文录》附录《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其中有一句道:“牧牛人曰:‘莫是我家小勿?”原校勿作却。 按:此校误。此勿字当读为“麽”, 亦即今日所用的“吗”,是疑问语气词。 考《太平广记》卷一六四“黄蟠绰”条:“唐玄宗问黄蟠绰:‘是勿兄得怜?’曰:‘自家儿得人怜。’”是勿即是什麽。勿又可写做物,如 《曹溪大师别传》:“见忍大师 ,问曰:‘汝作物来?’能答曰:‘唯求作佛来。 ’” 按:作物来即作麽来。王力在《汉语史稿》第五十节指出“吗的较古形式是麽”,“麽应该是从无演变来的”,其说是矣。 《敦煌变文论文录》的编者不了解勿字作为一个俗语词的特殊含意及其来龙去脉,认为原文讲不通,遂误校作却。 例三,宋人周邦彦《黄鹂绕碧树》词:“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魏珠照乘】典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 ﹞二十四年,與 魏王 會田於郊。 魏王 問曰:‘王亦有寶乎?’ 威王 曰:‘無有。’ 梁王 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 威王 曰:‘寡人之所以爲寶與王異。吾臣有 檀子 者,使守 南城 ,則 楚 人不敢爲寇東取, 泗上 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 種首 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后以“魏車委照”谓不用明珠照亮车乘。比喻珍惜人才。) 其中“盛饮流霞”句,汲古阁本《片玉词》作“剩引榴花”。两种版本,文字判然不同,究竟 孰是孰非?校勘者必须作出抉择。近代大词家郑文倬校道:“汲古阁作‘剩引榴花’四字,并以音近讹。” 按:郑说非。 他不懂得“剩”字是一个俗语词,其义为盛。《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莫不剩裝美貌。” 蒋礼鸿通释:“‘剩裝’就是‘盛裝’。” “引”也是一个俗语词,是斟酒而饮的意思,杜甫《夜宴左氏庄》: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 《陪李金吾花下饮》“胜地初相引,余行将自娱” ,并其例。 “榴花”则是酒名,如梁元帝《刘生》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