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启蒙运动教材课程.ppt
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 关于“五四”的研究从“五四”刚刚行过高潮就开始了,近百年来各式各样的研究者对于“五四”发表了为数甚巨的文章与专著,甚至有学者说“可以说,大凡研究中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几乎无一例外都对“五四”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因此“五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姿色”,这也正是“五四”能持续吸引后来学人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也由于这种原因,似乎“五四”便成了莎翁笔下千人千面的复仇的王子了。
“五四”的研究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华人世界,然而做为一场对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有深远影响的运动,自然也会吸引国外研究者的目光。《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便是出自美国籍学者舒衡哲之手,而正是这位西方学者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五四”的又一个不同的剪影。; 舒衡哲(Vera Schwarcz),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美国康州威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1979-1980年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除了历史研究之外,她还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
《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英文初版出版于1986年,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初版。作者1979-1980年曾作为首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当时她访问了时仍在世的“新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许德珩、俞平伯、叶圣陶、朱光潜、冯友兰、金岳霖、张申府和梁漱溟,也访问了诸多“五四”那一辈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们、当时六十多岁的知识分子。在序言中,她最后说:“我领悟到了我十年来始终未曾真正掌握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 当然,当今学界对于“五四”不再特指1919年的那场运动,其起点是比较明确的,一般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为肇始,而在其延续性上却有不同的争议。作为革命语境下的“五四”,一般地,以1921年中共的成立作为广义上“五四”的终结。然而作为启蒙运动的“五四”的历史范畴却是不明晰的。
按照李泽厚先生“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的观点来看,作为启蒙的“五四”是一直持续的,而作者的观点与李先生也是基本一致的:“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政治领导人和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然而特别的是,作者在论述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却似乎是如同欧洲启蒙运动之前的“文艺复兴”一样,虽然在论述具体的人上作者没有做出明显的割裂,但是在本书中这种心理上的割裂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五四”的总结从“五四”发生之时就已经开始(罗家伦: 《“五四运动”的精神》,1919.5.26),然而将“五四”明确地与“启蒙”扯上关系还要等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启蒙运动”时期,而最早全面论述“五四”启蒙精神的著作是何干之1947年出版的《中国启蒙运动史》。
建国以后由于官方为“五四”定调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对于“五四”启蒙性质的研究便销声匿迹了。到八十年代“解放思想”的浪潮中,这一主题才又被广泛地关注,其中本书作者的“五四”启蒙观是当时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 本书加上序言和结论一共有八个部分,在一次读书会里完整的叙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选取了与“五四”启蒙以及知识分子这两个主题双相关的一些部分与大家分享。
序 言:启蒙在现代中国的特殊性
第一章:新一代的形成
第二章:代际合作与论争
第三章:“五四”启蒙运动
第四章:政治暴力的严峻考验
第五章:走向新的启蒙
第六章:“五四”的启示
结 论:启蒙的持久挑战; 对于给启蒙运动——不特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下定义的时候,康德给出了最现代化价值的答案: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什么是启蒙运动》---康德
; 中国的知识分子所面临的挑战与18世纪的欧洲先哲们的际遇不同。后者寻求从宗教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而前者则是以抛弃(或者至少是揭露) “科举心态” 、“盲从” 以及摒弃习以为常的“为社会所拑制” 的国民性为己任。
——《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 遗产》
按照作者的看法,中国启蒙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