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十变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忘的“十变化”

难忘的“十变化” 我的童年与少年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山西平遥乡村度过的。农村天地广阔,并没有什么像模像样的玩具,孩童们主要的戏耍对象都是大自然所赐,尤其是身边常见的动植物。 顽童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间田野成长,最常戏耍的游戏便是刺激圪羝打架、浑水塘扎猛子、屋檐下掏家雀等等,而且乐此不疲。就连上下学路上也会撩猫逗狗,惹得鸡鸣狗吠四邻不安,很是讨人厌。刺激圪羝打架被圪羝撞得头破血流,掏家雀掏出蛇来,被蛇咬中毒,耍水被水呛甚至溺水,至于撩猫逗狗被猫挠、被狗咬,更是家常便饭。但就是在这些顽皮、简陋甚至带有危险的游戏中,确也玩出了不少“发明创造”:例如用刚发芽的柳条扭成“鸣鸣”(类似哨子),用枣木细树杈制成的弹弓,用竹条与高粱秸做成的弓箭等等。在物质严重匮乏的贫穷岁月里,能够就地取材独立开发、完成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发明,现今想来,也实属不易。这些游戏小发明,往往会迅速在孩童间传播开来,有些甚至会在几代人之间久传不衰。 属于我们那个时代与地域的童年游戏中,制作“十变化”当属原创。制作的过程大致分为四步,首先是要收集各种玻璃片,诸如青霉素瓶、花玻璃罐,乃至一些薄质的青瓷碎片,颜色丰富、透明度较好即可,但在那时的农村要凑到一定数量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等红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备齐后,用小锤砸成细小的晶体块儿。第二步是制作一个两头透光的圆柱筒。方法相对简单,找根不粗不细的圆木,用糨糊一层层糊上薄纸,十层八层即可,糨糊略干再抽走圆木。为了美观漂亮,在最外一层,小伙伴多数都用上了各种图案的烟盒,就制成了两头透光的圆柱筒。第三步最难,就是找或凸或凹的圆玻璃片。记得当时我是偷偷用了家中一块老花镜上的镜片,还有的小伙伴偷出了家里视如珍宝的放大镜片、手电筒上的玻璃片,总之是五花八门,只要能派上用场的玻璃片全都被充分利用。第四步是最关键的合成环节,把七彩的碎瓷片、玻璃片装进圆柱筒里,但不能超过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再用至少一块或凸或凹的玻璃封住两端,并用黑纸糊上,仅各留一个窥孔。如此这般便完成了“十变化”的制作。或许是因为这自制的“十变化”变出的图案偏少,故而不敢以万花筒命名,甚至不敢以千、百名之,仅以十样的变化来表述,故名之“十变化”。 拥有了自制的“十变化”,放学后、下课间,反正只要有闲暇,小伙伴就会纷纷对着太阳转动各自的“十变化”。虽说各人因制作时选用七彩玻璃等晶体多寡不同转出的图案大有区别,但透过一个个小小的窥孔,小伙伴都拥有一个属于自我并不断变幻的多彩世界。 现在回想起来,村西头那座不知堆了多少代都无人问津的灰渣坡,就是在那个时候引起孩童与大人们的关注:一群群小伙伴都会在放学后灰头土脸地聚在那里,就像蚂蚁一般用小铲翻动岁月尘封的灰渣,为的是寻觅一块块闪着亮光的瓷片、玻璃片。也有的小伙伴获得意外的收获,翻出了已经锈蚀的铜钱、铁铲,完好无损的古旧酒樽、匙勺、麻油灯瓜等,但也有的小伙伴被翻出的蝎子蜇伤被送到村里的保健站。那场景正像大人们调侃的一样,简直就是一群群搬动泰山的小蚂蚁。灰渣坡一次次被翻新,大洞套小洞“千疮百孔”;小伙伴也一遍遍得到满足,找到了制作“十变化”的瓷片与玻璃片。 作为孩童亲手制作的玩具,“十变化”备受农村孩童青睐,哥哥传弟弟,久传不衰。可再好的玩具也会被时代淘汰,尤其是面对电子玩具的挑战与冲击。土生土长的“十变化”自然也难逃自生自灭的命运,被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万花筒取而代之。但“十变化”这个词却始终没有淡出当地人的生活,还衍生出新的含义,专指那种华而不实、善变死鬼的人。记得一个童年伙伴就被冠以“十变化”的绰号,到现在人们都这样称呼他。不同时代都有特定的语言,同样,不同地域也都有烙着地域象征的专属词语。在众多的词汇中,最能代表我童年时代那个地域的名词之一,应该就是这个原生态的“十变化”。 女儿成堆的玩具中也有万花筒,那是我买给她的礼物。当时还给她讲述了“十变化”的故事。记得孩子曾问我,是她的万花筒好还是我的“十变化”好,我的回答自然是“十变化”。因为它不仅和万花筒一样装着孩子灿烂的童话世界,还凝聚了个性化的创造与智慧。(郝岳才) 1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