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保健师新职业开发的可行性.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保健师新职业开发的可行性

针灸保健师新职业开发的可行性 公元前八至七世纪的《易经》中就已提到“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这是“预防”二个 字最早出现在古籍中。此后,在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更明确指出:“良医者,常治无痛之 病,故无病”。表明古人已认识到预防疾病是趋吉避凶、保健延年的一种主要手段。其中针 灸保健防病是中医预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我国也有二千余年历史。特别是从 20世纪中叶起,我国的针灸工作者更广泛应用针灸于各科预防。而近三十年来,应用针灸 进行保健,可以说是风靡全球。总结古今医家这方面经验,揭示针灸保健防病的规律,对促 进针灸预防学的形成,丰富现代预防学的内容,造福全人类,都将功德无量。 针灸在古代的概况 最早记载针灸预防的古籍文献,是《黄帝内经》。它既提出了针灸防病的思想“上工刺其 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灵枢?逆 顺篇》)。意思是说,凡是良医总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或者在发病的早期就进行针刺,所 以良医重视预防疾病的程度要胜过治疗疾病;又强调针灸有保健强身的作用:“是故刺法全神 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素问?刺法论》)。在一些篇章中,载述了具体 预防的方法,如救治五脏急性热病,该病在未发之时,往往于面部不同部位先显露赤色,故 需“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素问?刺热篇》)。另如治疟疾,也指出应在 未发之前针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内经》奠定了针灸防病保健的理论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治未病思想。他虽然重在药物辨治,但也涉及到针 灸预防。《金匮要略》首篇就开宗明义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 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纔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脏 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着重强调平时注意保健防病,一旦病邪侵入也应在早期防治。 晋唐之际,偏重灸法。这一时期针灸保健防病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艾灸广泛地用于预 防,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其重点在于预防各种急重之症,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强调未雨绸缪。一种是通过类似现代的空气消毒法,预防疾病传染,如《肘后备急 方?卷二》提到“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以防瘴疠之疾。虽然其实际效果如何,尚 待验证,但这种设想则颇为难能可贵。另一种是运用艾灸之法增强人的抵抗力,达到预防目 的。如唐?孙思邈记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 毒气不能著人也”。(《千金方?卷二十九》)。进行预防时,当时的医家还注意到应因地制宜,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五》提到:“河洛间土地多寒,儿喜病痉,其俗生儿三日,喜逆灸以防 之。又灸颊以防噤。……江东地温,无此疾,古方既传有逆针灸之法,今人不详南北之殊, 便按方用之,多害于小儿”。“逆针灸”一词是指预防性针灸的意思,也是在晋代提出的,首 见于《范汪方》。 二、重视防微杜渐。早期积极救治,也是预防内容之一。当时医家除主张平时预防外, 也注意在发病之初,徵候显露之前,用针灸之法截断病势,灭之于萌芽。如“痈疽初发如微, 人多不以为急,此实奇患,惟宜速治之,治之不速,病成难救”(《千金翼方?卷二十三》)。 及早防病,不仅效果明显,预后亦佳,《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曾提到风毒一症,“欲使人不 成病者,初觉即灸所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期,防 病虽偏重艾灸,但也提到针刺,或针灸药结合。以中风为例,《备急千金要方》中既提到“惟 风宜防耳,针耳前动脉及风府神良”的刺法预防;又载述了”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 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腧穴灸之”的灸药合用之法。在针灸保健上,虽然晋唐时期有 关养生文献较多,但针灸方面的内容尚少。《旧唐书》曾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健,其养 生之术也是使用温灸气海穴法:“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备急千 金要方》提到灸膏肓穴可以达到保健增寿的效果:“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外台秘要? 卷三十九》还介绍灸三里穴预防老视眼,“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 从而推迟衰老。 宋代之后,针灸保健防病特别在针灸保健上有显著的进展,其特点如下: 一、艾灸成为主要保健之法。根据中医理论,灸法有温阳散寒、助元固本之功,加之灸 物价廉易得,灸法简便可自行操作等,这就使得艾灸普遍推广,成为延年益寿的经济有效的 手段。明?李梴在《医学入门》中即提到:“凡一年四季,各薰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从而“延年益寿”。为了验证针灸保健的实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