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14周历史理科晚练(解析版).doc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14周历史理科晚练(解析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第14周历史理科晚练(解析版)

高二历史第14周限时训练(理科) 1.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A. 仁者爱人 B. 贵贱有序 C. 克己复礼 D. 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强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就是“仁者爱人”,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这不是孔子思想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强调“礼”的内容;D选项主要是教育方面的主张。 2.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上述四家的核心主张: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用“德”教化百姓。通过对祖先功绩的追忆,达到“民德归厚”目的,正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 3.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 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 倡导重义轻利 C. 道德的重要 D. 无等级名分差别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以孔子的仁爱之心是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等墨子的兼爱的范围还有大,甚至是推广到敌人,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墨子的爱无等级名分,故答案选D。ABC三项均与孔子提出的“仁”及其内涵直接相关。 4.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的新儒学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故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学说 5.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唐代的崇儒尚佛 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称之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6.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诸子百家从所代表的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变革主张,儒家积极倡导民本思潮,强调统治者爱惜民力,法家学派倡导君主专制和强化中央集权,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思想 7.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而不仁,如礼何? C. 为政以德 D.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因为这里没有苛政”、“苛政猛于虎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题干材料体现出了原始民本思想,即政治上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正确答案选C;A、B、D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民本思想,排除。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苛政猛于虎也!”即可解答。 8.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 启发诱导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