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完美版.doc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完美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抒发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忆江南》通过回忆诗人曾经观光游览江南春景时所留下的印象,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桂林山水 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描写了作者去金华的双龙洞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七月的天山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奇异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 学习目标 1.会写29个生字,会认24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拥挤、波澜壮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精彩的课文篇目或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习作中加以运用。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生动表达的语言特点。 课时分配 1.《古诗词三首》……………………………………………………………… 3~4课时 2.《桂林山水》…………………………………………………………… 2~3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 2~3课时 4*.《七月的天山》………………………………………………………… 1~2课时 语文园地一……………………………………………………………… 4~5课时 教学方法 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抒发的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 品味背诵诗句,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教学难点: 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掌握生字词,理解大意。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人称‘游仙’;他还喜欢喝酒,人称‘酒仙’;他最喜欢的是写诗,流传至今的诗作将近千首,人称‘诗仙’。他是谁呢?”(学生:李白) 2李白一生诗作无数,你会背诵哪些呢? 随着学生的背诵,引导学生说说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李白。如:《赠汪伦》写的是有情有义的李白,《静夜思》是乡愁满怀的李白,而《望庐山瀑布》中的李白则是浪漫悠闲的…… 3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自幼敏悟好学,曾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一生负志漫游,吟诗四方,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诗人,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主要作品:《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教学分析:读文贵入境,入境始与亲。本课的导入,从作者入手,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这样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初识“孤独” 1读题,解题。 (1)教师:谁知道敬亭山?(讲解:很多大诗人都去过敬亭山,留下了很多诗篇,所以后来又叫做“诗山”。———让学生理解“江南诗山”的由来。) (2)教师:敬亭山前面有独坐,你觉得应该带着什么感情去读呢?(感受“独坐”,指导读出孤独。) 2读诗歌。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齐读。 (4)质疑。 教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写这首诗想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走进《独坐敬亭山》。 (教学分析:这首古诗的题眼就是“独”。所以,学习这首古诗,应紧紧抓住“独”字,一步一

文档评论(0)

mmc566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