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详解》.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承气汤 第一童 概 述 第一节 大承气汤的来源 大承气汤来源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下行,可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取名“大承气汤”。正如《温病条辨》所言:“承气 者,承胃气也……曰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曰大也。” 《伤寒明理沦》曰:“承,顺也,糟粕秘结,壅而为实,是以正气不得舒顺,以汤荡涤,使实者利而闭者通,正气得以舒顺,是以承气名之也。”陈修园云:“方名承气,殆即‘亢则害,承乃制’之义乎!亢极反兼胜己之化,承者以下承上也。夫天地一理,万物一气,故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穷则变,未有亢极而不变者。伤寒邪热人胃,津液耗,真阴虚,阳胜阴病。所谓阳胜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急以苦寒胜热之剂,救将绝之阴,泻亢盛之阳,承气所以有挽回造化之功也。然不言承亢,而言承气,何哉?夫寒热流转,不过一气之变迁而已。用药制方,被气机之不可变者,力难矫之。亦第就气机之必变者,而承之耳。设其气有阳无阴,一亢而不可复,则为脉涩,直视,喘满者死。何则?以其气机已绝,更无可承之气也。由是言之,圣人虽尽人工之妙,止合乎天运之常耳,不云承气而云何?” 第二节 大承气汤的组成及用法 大承气汤是一首泻下的方剂,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酒洗)(12g)、厚朴半斤(去皮炙)(24g)、枳实五枚(炙)(12g)、芒硝三合(9g)。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第三节 大承气汤的功效与主治 (一)方中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1.大黄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根茎。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经。 (1)功能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除湿退黄。 (2)主治 用于积滞便秘证。治阳明腑实证,或杂病热结便秘者,常配伍厚朴、枳实、芒硝(如大承气汤)。治疗大便秘结,配伍牵牛头末(如大黄牵牛丸)。配伍麻仁、杏仁、蜂蜜等(如麻子仁九)以润肠通便,泻下力缓和。阳明腑实证见气血不足者,配伍人参、当归(如黄龙汤),以补气养血。热结津伤,燥屎不行者,配伍麦冬、生地、玄参等(如增液承气汤),以养阴生津、增液通便。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配伍附子、干姜(如温脾汤)以温阳。 用于血证。吐血衄血,常配伍黄连、黄芩(如泻心汤)。因干血内结产妇腹痛,多配伍桃仁、廑虫、炼蜜为丸(如下瘀血汤)。下焦蓄血所致之发狂及妇女经闭、少腹硬满拒按,常配水蛭、虻虫、桃仁(如抵当汤)。下焦蓄血及血瘀经闭、痛经等,配伍桃核、桂枝、芒硝、甘草(如桃核承气汤)。跌打损伤,胸胁瘀肿疼痛之证,配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如复元活血汤)。 用于肠痈。多配伍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如大黄牡丹汤)。 用于奶痈。配伍粉草共研末(如金黄散)。 用于湿热痢疾。治疗泻痢湿热证,亦常配黄连、黄芩、白芍等(如芍药汤)。 用于黄疸。湿热黄疽者,常配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 用于淋证。治湿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3)历代医家论述 综论大黄主要功用及机制:①李时珍:“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本草纲目》)②缪希雍:“《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本草经疏》)③正好古:“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人手、足阳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揖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巅,人迹不至,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中,俱用酒浸,惟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裹蒸热者,其制不等。” (《汤液本草》)④《本草切要》: “凡蕴热之症,藏府坚涩,直肠火燥而大便秘;痈肿初发,毒热炽盛而大便结;肥甘过度,胃火盛而大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至若跌扑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用桃仁、红花之剂,必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痰涎壅盛,喉闭乳蛾,腮颊肿痛连及口齿,用清痰降火之剂,必加姜制大黄。若光明科以之治目,在时眼初发时,以之泻火可也;疮肿科以之散热拔毒,在红肿时解毒可也。如产后失血过多,血虚闭而便不行,当用养血润肠之剂,必禁大黄为要

文档评论(0)

nnn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423003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