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热点十三:青岛海湾大桥和宜万铁路.doc
青岛海湾大桥和宜万铁路
【背景资料】
12月22日,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合龙贯通,同时也是中国北方首座冰冻海域特大型桥梁。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包括三座可以通航的航道桥和两座互通立交,以及路上引桥、黄岛侧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等,全长41.58公里,为世界第一跨海长桥。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车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桥梁宽35米,设计基准期1。
12月22日上午,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的宜昌至万州I级电气化干线铁路即宜万铁路开通仪式在重庆举行,该铁路投资225.7亿,长377公里,桥梁、隧道占全线总长74%,每公里造价近6千万,历时7年才建成,被称为“世界最难修的铁路”,也被认为是中国造价最贵的铁路和修建最慢的铁路。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约需8个小时,比现在节省约10小时。
【知识链接】
关键词:历史上的交通问题(仅限高中课本)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周朝漆工艺大量用于车身、车篷的装饰;夏朝的交通工具种类很多,有车、船、橇等;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
(2)秦汉:为了解决征南越的军粮运输问题,秦朝派史禄修灵渠;秦朝在北方修直道;秦朝还统一车轨。汉武帝时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
(3)隋唐: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联系;在北方修驰道,巩固了北部边联。隋唐时在交通要道上开设的私家店肆,备有供客商骑用的“驿驴”。隋唐时海上丝路,从登州(山东烟台)和扬州出发,可到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隋唐时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称为“海上霸王”;能制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江西南昌)是著名的造船中心。
(4)宋元:北宋时,海船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海船设有隔离舱,在局部撞坏时仍可抢修;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能制造载粮几万石的大型远洋海船。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5)明清:明初郑和七次下西洋表明,明朝造船水平十分高超。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可到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中国近现代史
(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交通有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为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奔驰着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事业有所发展;民用航空和水上航运业缓慢发展。
(2)社会主义中国:远距交通一般都选择铁路、高速公路或飞机;市内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地铁、出租车外,摩托或私人轿车的比例在增加;但目前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中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最多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过渡时期建成的公路如三条入藏公路(康藏、青藏、新藏);铁路如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牌卡车;第一架国产喷气式飞机等。探索时期建成的铁路如兰新、包兰铁路。“文革”时期建成的铁路如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新时期建成的铁路如大秦线、京九线。还应关注当今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3.世界近现代史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来):蒸汽轮船代替帆船;坐火车旅行日渐普遍。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坐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火车、轮船或飞机出门旅行,在市内也坐电车出行。
二.新课程版
1.中国古代史
秦朝的统一进程:北伐匈奴后,在北方“直道”(可跑马车的大道),加强北部边防。为了南征岭南,开凿灵渠(开凿灵渠的目的: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秦朝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开辟“五尺道”(比“直道”更窄小,秦五尺相当于今三尺即一米,能通人畜,不能通马车)。
2.中国近现代史
(1)铁路与公路: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平民百姓外出,多以步行为主。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上半叶,中国的西北、西南和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南、西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技术进行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2)水运和航空: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 第8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16讲 苏联东欧改革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二 第17讲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必修三).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一).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二).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人民版必修一).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人民版必修一).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人民版必修一).doc
-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辅导习题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