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芦溪中学高下期期末模拟检测题
芦溪中学高一下期期末模拟检测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主观题)组成,共 页;答题卡共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考号”栏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并把它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神话传说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汉朝时期 D. 唐朝时期
2、在博物馆的陶瓷展览上,四件精美的陶瓷器皿吸引了你的眼球。这四件陶瓷器皿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3、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 )
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 C.奖励农耕的政策 D.禁奢侈
4、“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突出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 ( )
A.农民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B.土地高度集中
C.农民在土地上艰辛劳动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5、杜甫有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之名得来有一种说法是,三国时期蜀汉在成都置锦官城,以集中织锦工匠,管理织锦而得名。这一信息反映了当时成都地区( )
A.丝织业发达 B.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
C.老百姓都穿丝织品 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7、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9、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10、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 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 继昌隆缫丝厂是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骄傲
11、王红在旧书摊上找到一张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私股股东领息凭证(见上右图),该凭证反映了( )
A.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B. 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
C.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改革开放时期国家
12、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体现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飞利浦HTS5540 93家庭影院说明书.pdf
- 面馆促销聚人气方案.doc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课件).pptx VIP
- 旧版现代西班牙语第1册 课文+答案.pdf VIP
- 2023年贵州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变电站运行中倒闸防误操作及对策.doc VIP
-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项目三 车身焊装工艺.ppt VIP
- Chapter 4 Lending a hand (课件)-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5A.pptx VIP
- 2025-2030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