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docVIP

【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新课导入环节 案例说明 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非常的遥远,学生对这一阶段没有太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却早有耳闻,用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陌生的阶段,有利于他们掌握。 教学过程x k b 1 . c o m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Xkb1.Com] 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既让学生明确了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同时又将文明的开始这一概念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过渡: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一个王朝——夏。[:学科网] (二)武王伐纣 案例说明x k b 1 . c o m 武王伐纣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习完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并且更好地与下一课衔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学过程 1.商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时,商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是少见的大力士,据说能够赤手空拳地与猛兽搏斗。但是,他肆无忌惮地压榨和盘剥百姓,迷恋酒色,宠幸妲己,修筑众多楼台,建造酒池肉林;他滥杀无辜,设计“炮烙”的刑罚处罚反抗的百姓,将公卿大臣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仅仅表示出了一点同情,就被关进了监狱,大臣比干因进谏被挖心展示。因为他的种种暴行,周朝人在讨伐他的时候就将他称为纣王。w w w .x k b 1.c o m 教师提问: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实的归纳,学生寻找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可以将上一目学习的夏桀的灭亡的原因迁移过来,为最后总结三位统治者走向灭亡的原因作铺垫。 2.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文物图片,介绍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铭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铭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观察文物,通过文物还原真实历史,逐渐了解文物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X k b 1 . c o mx§k§b 1 教师出示铭文译文: 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举行岁祭,进行贞卜。贞卜结果是必克商。武王把这一消息传闻于周和诸侯国官兵,士气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领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赏赐担任右史的利,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铸了此器。 教师提问:簋上的文字讲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阅读解释并说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武王为什么要赏赐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作铺垫。 教师出示武王伐纣的史料材料,与铭文进行对比,并提问:讲一讲簋铭文的出现有何价值? 学生对比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讲授的历史从何而来。 3.西周的灭亡 教师讲述:西周共传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时候,周国力开始衰弱,自然灾害严重。幽王又是个昏庸的国君,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学生参与讲故事。 教师讲述: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jiù)为天子,他就是周平王。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讲故事,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 小结过渡 教师讲解: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