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力系的基本运算61.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力系的基本运算61

第二章力系的基本運算 內容大綱;概論;概述;向量類別;力(force) ;Example;ANSWER;靜平衡;共點力系;共點力系 ;力對點的力矩 ;定義;三維空間中 MO 將以一曲線附一箭頭表示,以便與施力向量區分,如圖(a)。 力學中許多問題皆為共面力系,故可視為二維平面問題。將圖(a)以平面視之可得圖(b)。 此處將力矩 MO 以逆時針旋轉的曲線表示,代表 F 的作用,箭頭指出旋轉的方向。應用右手定則,彎曲右手手指,則姆指將指向紙外。值得留意,此彎曲或旋轉方向通常可藉力繞 O 點之軌道表示,如圖(b)所示。 二維問題中經常須求取力對一點的力矩。力對軸所產生的力矩必與 F 及 d 所在平面垂直,且與此平面交於 O 點,如圖(a)。 ;共平面力系之力矩合成;向量法 ;力矩大小;力矩方向 ??;Example;(c);Example;(b);(c);力的可傳遞性;直角分量法;由圖(a)可得上式三個分量的物理意義。如 MO 的 i 分量由 Fz 及 Fy 對 x 軸的力矩,力作??於 D、 E 點上,故對 A 點得 ryFz,且由右手定則知其為 i 的正向,同理 Fy 產生 rzFy (?i),而 Fx 並不會對 x 軸產生力矩,因其與 x 軸平行。 ;力系統的力矩合成;力矩原理;Varignon’s Theorem;Rectangular Components of the Moment of a Force;Rectangular Components of the Moment of a Force;力對軸的力矩;(a);若一力 Fz 施於扳手如下圖(b),此力將無法使圓管繞 z 軸旋轉,而有欲使之繞 x 軸旋轉,雖然此刻無法實際使圓管旋轉,卻有旋轉之傾向 (MO)x,如前述力與 dy所在之陰影面必與力矩旋轉軸成垂直。又若施力 Fy 如下圖(c),無法造成旋轉的傾向,因此力通過 O 點,故不可能造成旋轉。 ;力對軸的力矩;純量法1;純量法2;向量法;Moments;For example:;Example Cont’d;Solving directly…;利用向量分析法求力對軸的力矩之優點,乃為不需求取力臂的長度。故先求力對定點O的力矩再求定軸的分量之兩過程將再詳細的介紹。;圖中受 A 點的作用力 F,欲使物體繞 aa‘ 軸旋轉。此旋轉的傾向是由 Ma 在 aa’ 軸的分量。 欲求 Ma 須先求取 F 對轉軸上任一點 O 的力矩,依 MO = r ? F,其中 r 由 O 指向 A 之位置向量。 由於 MO 之方向沿 bb,而 bb 軸與r和F所在平面垂直,MO 在 bb 的分量可用Ma 表示。其大小為 Ma = MOcos? = MO ? ua,其中 ua 為 aa 軸的單位向量。合併上述兩步驟得 Ma= (r ? F) ? ua,且向量的純量積適用交換律,故;上式利用三向量的基本乘法可寫成 其中: uax、 uay、 uaz 為 aa‘ 軸方向單位向量之直角分量 rx、 ry、 rz 為由 aa‘ 軸上任一點O至力的作用線上任一點的位置向量之直角分量 Fx、 Fy、 Fz 為力的直角分量 ;力偶;力偶之定義( Couples );力偶矩(Moment of a couple) ;純量法;向量法;Example;From Figure (a), it is a littl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erpendicular distance between the forces and compute the couple moment M = Fd. However, both forces can be resolved into thei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Thes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can be seen in Figure (b).;(b);等值力偶(Equivalent couples);下圖中有兩力偶,其中一力偶由 100N 的力距離 d = 0.5m,另一力偶由 200N 的力距離 d = 0.25m,而兩力偶皆位於與 x-y 平面平行之平面,其值皆為 M = {50k} N?m。 ;力偶的和;力的遞移性;點位於力作用線上1;點位於力作用線上2;Moving a force;點不在力的作用線上;Moving a Force (2);上述兩項結論,可用一範例予以說明,若手持一棒,棒的重量可略去,施力 F 於棒於一端,下圖(a),則依遞移性原理,持棒的一端亦會感受到相同的力量,下圖(b)。若橫持此棒,下圖(c),則力將造成棒的向下且順時針扭轉,下圖(d),此一向下扭轉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