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胡爱萍).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效应动力学(胡爱萍)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2、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 3、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性质与方式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指药物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细胞代谢的影响;是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变化,是结果 (一)兴奋作用(excitation) 功能提高——兴奋 (二)抑制作用(inhibition) 功能降低——抑制 药物的作用方式 按作用部位:局部作用 全身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两重性 (一)选择性 选择性: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或亲和力 敏感性高,亲和力高——选择性高 ——特异性高——作用面窄 敏感性低,亲和力低——选择性低 ——特异性低——作用面广 (二)两重性 两重性:好——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 (效果) 不好——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 如阿托品:解痉——治疗腹痛(治疗) 抑制腺体分泌——口干(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 不符合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无关。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 定义: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对机体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损害 *(5)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三、药物作用和信号传导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能立即产生效应,需要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机制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跨膜信息传递与细胞内信使   细胞外的信息分子特异地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细胞产生胞内调节信号,并传递到细胞特定的反应系统而产生应答,这一过程称为跨膜信息传递。 第二节 受体理论 ( Drugs` receptor )  J .N. Langley(1905)最早提出受体学说。后来受体被证实为客观存在的实体 。最早发现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就是由α×2、β、γ、δ5个亚单位组成的钠离子通道,在α亚单位上各有一个乙酰胆碱结合点。 G-蛋白: 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的调节蛋白,由α、β、γ组成的三聚体 静息状态与GDP结合(βαγ-GDP) 受体+G-蛋白结合后分解α - GDP与βγ,在Mg2+——α-GTP、GDP—产生效应 α-GTP——GDP-αβγ。 Gs——激活cAMP; Gi——激活cGMP; G-蛋白还可激活GC、PLA2、PLC、调节钙、钾通道,介导多种效应。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胞内有可被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变构,酪氨酸磷酸化,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息传递。 2、同种调节: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的受体发生变化——同种调节。 如乙酰胆碱受体、胰岛素受体; 3、异种调节: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调节作用。 如γ-氨基丁酸受体可被苯二氮卓类调节; β肾上腺素受体可被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所调节。 受体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1)1878年Langly最早提出受体假设——阿 托品和毛果香碱对唾液分泌的增加和抑 制作用——体内有“接受物质”; (2)1913年Ehrich认为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具 有特异性,即“锁与钥匙”的关系; (3)1933年Clark阐明了受体与药物的构效关 系,并于1937年提出了占领学说; (4)由于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的发展,以及电 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受体的分子结 构、立体结构、亚型、分布、功能有了 比较明确的认识。 (一)占领学说(occupation) 药物的效应与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 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与受体周围药物的浓度、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受体的总数有关。 (二)修正的受体占领学说(备用受体学说) 受体学说曾经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占领学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还遇到了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如1、完全激动剂只需要少量就能发挥最大药效;发挥最大效应时,95%-99%受体未被占领.2、药物的效应与占领受体的数目不成比例。 主要内容: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