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docVIP

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普洱市景东县中医院 范 梁 松 自2008年起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系统观察了8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2年10月5年共观察了80例,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全部病例为临床确诊为周围性面瘫引起的一侧面肌麻痹者患者,其中男35例,女45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80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3月。 纳入标准:1.符合周围性面瘫不符合周围性面瘫3合并格林巴利综合症、肿瘤、外伤、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炎、颅底脑膜炎等引起的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及中枢性面瘫,合并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治则:祛风通络,调和阴阳。 选穴:申脉 照海 风池 睛明 承泣 巨髎 地仓 操作:申脉、照海进针0.5-1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嘱患者做闭眼、睁眼动作 ;风池,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睛明,直刺0.5寸,不施手法;承泣,直刺0.5-1寸,不施手法。巨髎,直刺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地仓透刺颊车,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睛明、承泣位于目眶内,固定眼球,轻柔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针时较长时间压迫针孔。)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分钟。出针后,选用生姜切片厚0.5cm,大小为1.5×1.5cm ,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以便热力传导,取艾柱放于姜片之上,放于地仓穴位之上,然后点燃艾柱施隔姜灸,每穴灸20分钟,施术过程时常询问患者温度,以病人觉热为度,注意姜片的温度,严禁烫伤皮肤遗留疤痕。施灸后宜暂避风吹。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观察3个疗程。 3疗效评定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HouseBrackman (H - B)面神经分级评价标准[ 1 ] ,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 HB分级I级;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功能障碍,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眼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 HB分级Ⅱ级;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无严重外形损坏,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面肌抽动) , HB 分级Ⅲ级;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形不对称, HB分级Ⅳ~ Ⅵ级。 4 治疗效果 治疗组:痊愈:36例,占45%;显效:20例,占25%;有效:12例,占15%;无效:12例,15% 总有效率:85% 5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17岁,景东一中学生。 主诉:右侧口2天。2012年10月02日16:30时初诊。 病史:患者于10月1日清晨淋雨吹风后,当晚入睡自觉右耳不适感,次日晨起右耳后跳动,右口角麻木,漱口流涎,至中午右眼闭目露睛,右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就诊当地卫生院,诊断:周围性面瘫,建议到县中医院针推科针灸治疗。 查体:血压115/80mmHg,心率82次/分钟,神清,无肢体功能障碍,右侧口眼斜,右眼闭合不全,迎风留泪,结膜充血,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不能做皱眉、吹哨、示齿等动作,右耳后疼痛,饮食正常,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选穴:申脉 照海 风池 睛明 承泣 巨髎 地仓 操作:申脉、照海进针0.5-1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嘱患者做闭眼、睁眼动作 ;风池,直刺0.5-1寸,施捻转补法1分钟;睛明,直刺0.5寸,不施手法;承泣,直刺0.5-1寸;不施手法。巨髎,直刺0.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地仓透刺颊车,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分钟。(睛明、承泣位于目眶内,固定眼球,轻柔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手法,出针时较长时间压迫针孔。)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分钟。出针后,选用生姜切片厚0.5cm,大小为1×1cm ,厚薄要均匀,用针点刺许多孔,以便热力传导,取艾柱放于姜片之上,放于地仓穴位之上,然后点燃艾柱施温和灸,每穴温和灸20分钟,施术过程时常询问患者温度,以病人觉热为度,注意姜片的温度,严禁烫伤皮肤遗留疤痕。施灸后宜暂避风吹。 治疗经过:采用上法治疗10次后,耳后疼痛消失,右眉可上举,右额纹稍恢复,闭目漏睛好转,鼓腮漏气,20次后,右额纹恢复,闭目基本完全,鼓腮稍漏气,休息3天,继续治疗10次,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痊愈。 6体会: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正邪交争,阴阳失调而致面部筋肉纵缓不收。《灵枢-脉度》中记载:“(阴)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这说明阴跷和阳跷的经气并行回还,共同濡润眼目。若阴气不足、阳气偏盛时,就会使眼目不能闭合。阴阳跷脉具有沟通阴阳、运行卫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司目之开合的功能。针灸治病的关键在于根据症候的属性,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