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七绝的审美意象与艺术风格.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牧七绝的审美意象与艺术风格

第五章:杜牧七絕的審美意象與藝術風格 第一節 杜牧七絕的審美意象 「意象」一詞,英文是「image 」,是在二十世紀初由休謨(T.E.Hume) 、龐德 (Ezra.Pound)等西方文學家提倡以後,才被廣泛地使用。休謨曾強調詩歌表現上 意象的重要性,他說:「要想掌握真實,必須由直覺入手,而直覺是無法用抽象 語言來表達的,唯有依賴意象。詩人的責任便是運用意象來表達直覺所體驗到的 1文中休謨認為詩人職責在「意象」的運用,以意象來表達人們所 真實世界。」 感知的世界。另一學者龐德也重視意象的表現,他說:「詩人們與其卷帙浩繁, 2 著作等身,不如一生中創造一個意象。 」 龐德此言幾乎把「意象」的創造,看 成了詩人成就的指標。上述兩位西方學者均認為「意象」對文學創作而言,是不 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探索文學作品的意象研究雖已是西方現代文學批評所關注的焦點之一3 ,事 實上,中國傳統文學早就有意象概念的提出,只是未形成有系統的理論闡釋。在 中國文學理論中,明確提出「意象」這一美學概念的要算是劉勰,他在《文心雕 龍·神思》中說: 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 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 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4 在文中,劉勰對「意象」在藝術構思中的重要作用、意象的創造,以及意象的美 1 傅孝先:《困學集:西洋文學散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79 年 2 版) ,頁245 。 2 傅孝先:《困學集:西洋文學散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79 年 2 版) ,頁245 。 3 韋勒克、華倫合著:《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 年) ,頁303-306 。 4 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98 年初版 3 刷) ,卷26 <神思>, 169 學內涵,作了可貴的探討,使意象正式成為文學藝術的範疇。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也是詩歌意象新穎獨造的時代,如盛唐王昌齡 在《詩格》中說: 一曰生思。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鏡,率 然而生。二曰感思。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 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5 此文中,王昌齡提到「意」與「象」若未契合,則詩思便不通暢,故詩人應將主 觀精神投入自己的審美對象之中,去對事物作內心的觀照,意象始生。 中唐的白居易在《金針詩格》中對意象的看法,也有如下的主張: 詩有內外意,內意欲盡其理,理謂義理之理,……外意欲盡其象,象謂 6 物象之象。 詩人白居易清楚地指出,在詩歌創作中,內意與外象之間是有密切關聯的,也就 是說詩人主觀內在的情意,必須與客觀外在的物象作緊密的結合。 晚唐的司空圖在他的《二十四詩品·縝密》中,更從詩學的角度,標舉出「意象」 的說法: 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水流花開,清露未晞,要 路愈遠,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痴,猶春于綠,明月雪時。 7 文中,司空圖將「意象」比作春天的新綠,立意須出新;又擬之為明月與白雪交 輝的光芒,須自然化奇,渾成一片。因此語言不能過於華麗而使讀者得言忘象, 相對之下思路也不能呆板阻滯而使讀者得象卻忘境了。 從劉勰以降至唐代詩人,針對「意象」一詞提出各人的美學概念,雖然中國 古典詩歌是以抒情為主,但為了突破抽象性語言概念的限制,詩人多半會採用「不 頁 515 。 5 王昌齡:《詩格》,見顧龍振編輯:《詩學指南》(臺北:廣文書局,1973 年再版) ,卷3 ,頁8 。 6 陳應行:《吟窗雜錄》,見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84 年臺初版) ,頁 55 。 7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見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 年第 1 版第 3 刷) , 頁 322 。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