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古典文献的标点.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_古典文献的标点

第七章 古典文献的标点 §1从句读到标点 古人读书,一般是不加标点符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1、与书面语产生之初的特点有关 ①简略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②和口语一致 2、与早期古籍的成书与流传方式有关 ①口头流传成书 《易经》 ②口耳相授流传 《诗经》 3、与文言语言的特点有关 ①对称性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②多虚词 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颜渊》)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孟子·滕文公上》) ③节奏鲜明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易经·系辞上》) ④押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与古时的学术风气有关 ①训诂之风 ②崇古之风 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1.1古代的句读 古代人们在读书时必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句读。汉人何休《春秋公羊传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宋人毛晃、毛居正父子《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凡经成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讽咏谓之读。”即在一句话的结尾点断称为句,为便于阅读而在一句话中点分称为读。 §1.1.1句读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句读起源较早,《春秋公羊传》中就提到鲁定公学习的经书是经过句读的。古代人们入学读书的基本功就是要明句读。《礼记·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记录了句读符号し(句)和ヽ (读)。 秦简《南郡守腾文书》(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古者し,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し,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し,去其邪避し,除其恶俗し。法律未足し,民多诈巧し,故后有间令下者し。(节录) 西汉竹简《仪礼》(195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 主人再拜稽首,尸入,主人退〇 。宿宾。 “某固辞,不得命,敢不从?”再拜受し。 妾之事女君与妇之事咎姑等● 。妇为咎姑,何以基也? 坐,挩手,祭酒,啐酒ヽ ヽ 一般用于句子中间的停顿。《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し 用于段末或句末的停顿《说文》:“钩识也。” 〇 用于句末的停顿。 除了断句以外,还要分章。汉代为文章分章断句,称为章句。 §1.1.2宋元时期句读的发展 宋元时期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句读的传统。在宋代,已经出现了标点一词。在雕刻本中也加上了句读符号,且主要集中在官刻本中。 《宋史·何基传》:“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现者。” §1.1.3明清时期句读的发展 明清刻书用句读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刻书单位多,出现了不少官府刻本。二是突破了经部、子部的范围,集部戏剧和小说出现了不少句读本,三是在句读形式上做了大胆探索。 §1.2 现代的新式标点 叶圣陶指出:“整理古籍,把整篇或整卷的文字分段,加上新式标点,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开始的。” §1.2 现代的新式标点 “五四运动”前后,人们酝酿尝试新式标点。 1916年1月和1918年9月,胡适分别发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论句读符号》。 1920年,在广泛讨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颁布了由马玉藻、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胡适六人提议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订案)》,此议案为新式标点符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式标点与古代句读的区别:古代句读主要在断句,新式标点符号增加了标明语气、某些词的性质、引文与对话的起迄等。句读符号只有两三种,用法又不能明确统一,新式标点则种类多而用法明确固定。胡适对新式标点的普及贡献突出。 1951年9月,新中国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 1990年3月,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修订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主要增加了连接号“-”和间隔号“·”。 §2 古籍标点致误的原因 古人云:“学识何如观点书。”标点古书,是一件困难的事,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也较容易出现错误,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古籍标点错误的类型与原因。 §2.1 不明词义 1、不明古汉语词汇 有些古汉语词汇流传到现在,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有些古汉语词汇,到现在已经很少用,甚至灭亡了,因此,在标点古籍的时候,遇到样的词汇,要特别慎重。 《三国志·魏书·管辂传》(中华书局点校本):“辂长叹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才明”为一词,即才智。因不明古词义而误断。 2、不明古音通假 所谓古音通假,就是在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里有些字可以借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