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酿三国大谈经济战.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酿三国大谈经济战

陈酿三国大谈经济战 资料来源:/youxizatan/13579693072388.html (打开网址查看更新)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迷上了《三国演义》,成天捧着书看,啥事也不管。一天,老婆对他说:“家里快没粮食了,咋办?”他正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领着蒋干察看后营粮草一段,便随口回答:“帐后粮食堆积如山,何谓无粮?”第二天,老婆说:“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了,快想个法吧!”,这位仁兄正看到“出陇上诸葛亮装神”,又用诸葛亮的话答道:“陇上麦熟,可就食了。” 这说明了《三国演义》的魅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三国演义》化了不少笔墨来写粮食问题,还有什么“乌巢劫粮”啦,“许攸问粮”啦,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运粮啦,等等,连曹操马踏青苗,按照他自己颁布的命令都该斩首,后来是“割发代首”,以示惩戒。这些有名的故事,都说明在军事竞争中粮食,后勤保障机制,或者更扩大来说是后方经济问题对于战争的重要意义。没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是无法赢得胜利的,现代战争更明确指出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了。 三国群雄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军事对峙的同时,也抓紧发展各自的经济,实行不同形式的改革,尤其是农业,实际上又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从现在看来,正是由于三国时期的竞争局面,才加速开发了长江流域地区,使它们具备了与一直发达的黄河流域地区争雄的某些经济实力。 三国时期,原来比较发达的中原经济因为连年战乱,破坏得很厉害。据统计,东汉末年中国人口有五千六百多万人,到三家归晋后,才剩下一千六百多万人,不到三分之一,当时曹操的诗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应断肠”之句,就是中原的真实写照,正可与史书记载互相印证。三分之初,东南、西南的经济和中原相比,显然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蜀国人口只有九十多万,吴国也只有二百三十万,士兵约占十分之一左右,还不算数以万计的各级官吏,在实力上自然难以与曹魏抗衡。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也是经济实力的对抗,而谁先掌握充足的经济实力,谁就有希望在军事上获得胜利。 三国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中,首先是屯田,就是组织军队和农民屯垦,好象我们的生产建设兵团,这是一种战争时期的生产体制。三国都先后搞过屯田,但最有成效的是曹操,因为中原受到的战争破坏最大,严重缺粮,长安一斛谷子卖到五十万钱,“居者无食,行者无粮”,国民生计已是大问题,何况还要进行战争。曹操最早实行军屯、民屯,表现出极大决心,并特别设置了“大司农”“典农中郎将”等独立的官职系统,规定屯民将收成的一半左右交给政府,以充军粮,司马懿则更明确提出“灭贼之要,在于积谷”,他们广泛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用具,使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兵粮充足,胜券也就在握了。 蜀汉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战乱中受到的破坏也较少,刘备入蜀之初,原准备把大片良田沃土赏赐功臣,赵云劝止说:“益州人民刚刚经过一场战事,还是应该把田宅归还给他们,使其安居乐业”,既可以安定民心,又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刘备接受了这个意见。诸葛亮在汉中也实行过军屯,主要是解决北伐中军粮运输的不足,后来姜维屯田,则是为了躲避宦官黄皓的猜忌。 大概是诸葛亮曾经“躬耕于南阳”的缘故,他一入川,就十分重视水利,尤其是秦汉时期修建的著名工程都江堰的维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四川的丝织业当时为全国之冠,号为“蜀锦”,诸葛亮认识到“决敌之资,唯有锦耳”,是与魏、吴以至通过滇、缅到达海外贸易的拳头商品,所以也大力发展相关的手工业。成都也因此叫做“锦官城”,“锦城”。 三国鼎立还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中国文明长期以来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发展起来的,中原的战乱,使大批富有生产、管理经验的人才,从黄河流域流向东南、西南长江流域,使中原的工农业技术应用在富庶的自然资源条件下,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刘备带去的人才大多是“南下干部”,曹操在淮上与孙权争夺时,曾下令当地居民北迁,不料弄巧成拙,十几万户反而渡江南来,凭空增加了东吴的实力。 就拿诸葛亮三兄弟来说吧,都是中原知识分子,后来却各为其主,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过大将军,从弟诸葛诞在魏国做官,做过扬州刺史,镇东大将军,当时人们说,三个诸葛中,“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只是名次排列,里面可没有骂人的意思。可以看出人才的流动和分布,这就为促进蜀、吴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大家都抱定宗旨,死守经济先进地区,没有必要的人才流动,那么落后地区的开发会更缓慢的。 当时没有“禁运”,“经济制裁”这类东西,战争状态并没有对三方的商业贸易活动产生多大影响。象今天情形一样,商业贸易最发达的是东吴。孙权搞屯田一度颇积极,但后来人们纷纷弃农经商,或被征入伍,就荒废下来。究其原也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东南沿海有地利,向有经商的传统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