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已用警句6勿欺穷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富豪穷困,各有因缘。虽然这种不同现象,是自己前世造成的。但就现在来说,苦乐相差天远啊!人在富贵的时候,应该常常存有忠厚的心,居安思危的心,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心,经常怜悯救济穷困,才会增加自己今后的福报。如果因为贫弱可欺,就趁机压迫他,指挥他,侮辱他,以巧计笼络他,以重息盘剥他,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何况财产都是身外之物,忽得忽失,今天的荒草野地,就是当年的舞榭歌台,富贵怎么不会转为穷困呢?为什么不早存厚道的想法,使自己有一条后路呢? 富贵的人,本来想要永远富贵,可惜反种穷困的因。主要问题就是他不明白因果,忘记自己的富贵是怎么来的了。《譬喻经》说:“有智慧的人,他会想到财物不可能长久保存。好象失火的人家,有智慧的人就会估计到火势太大,在火还没有烧开来的时候,就赶紧先把财物救出去,屋子虽然烧尽了,财宝却保全了,重造新屋,就能再干事业了。有智慧的人培植长远的福业,也是这样。愚蠢的人,因为心里太吝啬,匆匆救火,妄想保全,不能估计火势,使全部家产都烧尽。房屋没有得救,财物也丧失了。那些悭吝的人,也是这样。”从这里就可悟出,不去欺负贫困,正是保持长久富贵的良策。 在世界上,因富贵而种祸因,不是太多了吗?富贵正因为善业而来,忘记了自己的前因,一旦富贵,就悭吝不舍,甚至欺负压榨贫困,原以为这样做,就会财产更多,保持长久的富贵,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些人实际上因富贵又变成了贫穷的人,是佛陀所说的可怜悯者。要有付出,才有收获。妄想没有一点损失,实际上是大损失。正象那愚蠢的救火人,妄想全部保全,反而全部丧失。我们的福德,就好象银行里的存款,取出来就没有了,如果放出去,就会生出很多的利息,不但本金能保全,而且一翻再翻。那些富贵的人,为什么不这样想一想呢?坐吃山空,应该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啊! 例证一 不欺穷困《感应篇注证》 麻城县一个官员,积累了千金资产,准备赎回二十年前所卖的田产。他的儿子才十二岁,知道后,就问父亲:“得到我家的田产的人共有几家?”父亲说:“大约二十多家。”他又问:“卖出田产后,得了多少钱?”父亲把其他额外的数目告诉了儿子,儿子听后对父亲说:“这样说来,赎回田产,别人就吃大亏了,真要赎回,一定会损伤阴德。我家有银钱,还用担心没有田吗?一定要去争回那二十多家的养命田吗!小家得到一点家业很艰难,我家要买田却很容易。即使他们用我们赎回的钱去买田,就要减少一半亩数了。何况银钱到手,花费就快啊!”父亲沉默了很久,说:“我儿说的很有道理,但墓旁的一十八亩田,必须赎回,方便祭扫,其他的就没有必要了。”儿子说:“要这样做的话,就应当以现在的价格买回,不要向人家说要赎回。”父亲依从了他的话。因此乡人很感激,常常在猛将小祠中祈祷他们得福。后来儿子长到十八岁,考试连连告捷,以部司提升为严州守。有一天骑马过河,马跳起渡河时,忽然看见猛将,这才明白自己仕途顺利,是因为乡人祈祷的感应。后来享寿八十多岁。 按照契约赎回田产,道理很正,似乎也不损伤人,竟没有想到一个孩子,小小年级就会专替别人着想,看出其中破绽,这样的儿子怎么不让神人互相敬重呢?增福增寿,理所应当。 曾国藩的外甥,近代著名的佛教大居士聂云台说:“若是真心利人,全不顾己,不留一钱的人,子孙一定发达。”他在所著《保富法》中说:“我家与中兴各大家族,或湘或淮,多数为通家瓜葛,故各家兴衰情形,略有所知。至安徽文武各大家,前时富厚,远胜湘军诸人,今都凋零,不堪回首;前后不过几十年,传下才到第三代,已都如浮云散尽。然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积钱的几家,子孙却都优秀。最显明的,系曾文正公,位最高,权最重,在位二十年,死时只有银二万两,除乡间老屋(系弟经营,并未去住,笔者注)外,省中未造一第宅,未买田一亩。手创两淮盐票,定价最廉,利息甚厚(票价二百两,后来售至二万两,每年利息三四千两,当时家有盐票一纸,即称富家) ;公特谕曾氏一家,不准承领;公逝后多年,后人无一盐票。若当时化些字号、花名,领一、二百张,极其容易;而且是照章领票,表面并不违法;然而借着政权、地位、取巧营私,小人认为无碍,君子之所不为。此事当时家母(曾纪芬)闻知甚详,外间少有知者。 《中庸》说的‘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这叫做表里如一,即是诚意;如无此根本, 一切政治的路, 都行不通) 公对僚属宣誓: ‘不取军中一钱寄家! ’数十年如一日,与三国时诸葛公同一风格。因此,当时将领僚属,多数廉洁,民间无形中受益不小。所以躬行廉洁,即是暗中为民造福;如自己要钱,则将领官吏,人人都想发财,人民就会受害不小。” 例证二 动人恻隐《功过格》 衡湘梅公,曾经作固安令。有一天,一个内监赠送他一只豚蹄,请求追回欠债。梅公烹煮了豚蹄,喊内监一同饮酒。又把欠债人召来,斥责他为什么不还债,他诉说太贫穷。梅公说:“欠贵人的债

文档评论(0)

ma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