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力学课程介绍10机电、机械.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用力学课程介绍10机电、机械.ppt

进入工业化革命以来,力学在科技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影响作用。20世纪以前,推动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蒸汽机、内燃机、铁路、桥梁、船舶、兵器等,都是在力学知识的累积、应用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来产生的诸多高新技术,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悬索桥、海洋平台、航空航天器等许多重要工程更是在应用力学指导下得以实现,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这些工程结构的设计都是基于力学的理论与模型之上,而不是单靠主观实践经验的逐步积累。这体现了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也进一步突出了应用力学的重要地位。 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 试验研究方法 计算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 以基本概念和定理为基础,经过严密的数学推演得到问题的解析解答。 — 根据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应用数学演绎的方法,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运动与力之间关系的定理与方程。 — 通过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简化与假定,应用平衡、变形协调与物理关系,确定变形体受力后的变形与位移以及由于变形而引起的内力分布规律。 试验研究方法 采用力学试验的方法求得问题的解答 — 材料基本力学性能的测定 — 很难利用理论分析直接解决的复杂力学问题 计算机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机模拟以代替理论推导与实验分析 。 — 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得到难以推导的公式与解析结果 — 在试验分析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环境、选用最佳试验参数。 应用力学的内容分八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力学与生活 学习情境2、刚体静力分析 学习情境3、平面力系 学习情境4、空间力系及重心 学习情境5、工程构件的基本变形及强度计算 学习情境6、工程构件的组合变形及强度计算 学习情境7、工程构件的失效 学习情境8、工程构件运动分析与计算 归纳起来应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内容一: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作用于物体上的诸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物体 才能处于平衡状态。根据这种平衡条件,可以由作用在物体 上的已知力求出未知力。 内容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等, 建立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作用于其上力之间的关系。 内容三: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提供有关 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合理确定构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达到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失效:工程构件和结构受力作用而丧失正常工作的能力。 保证结构和构件正常工作的衡量标准: 不发生破坏(屈服或断裂),即具有足够的强度。 发生的变形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即具有足够的刚度。 不丧失原有形状下的平衡状态,即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强度条件: 1998.9.10,上海飞往北京的MU586(MD-11) 前起落架锁连杆 安装螺栓(销子)意外断裂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宗民航飞机迫降事件,而且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命伤亡,结果于1999年被电影公司拍摄成电影,名为《紧急迫降》. 托板与支架要满足刚度要求 刚度条件: 稳定性条件: 飞机整机静载试验 汽车的疲劳试验装置 汽车碰撞过程的计算机分析 气囊保护作用的计算机分析 教学方法 在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适当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内作业,学练结合,加强记忆和理解。 讲练 结合法 启发式 教学法 对于一些相同的推导过程,只讲解其一,通过启发,自己分析得出其二的内容。 模型演示教学法 课堂讲解结合自制简单模型和实物,便于问题理解同时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引导文 教学法 在引导课文的帮助下,通过自我开发和研究式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 课程资源 (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 团队组成 成员属性(专兼职) 分工 备注(企业兼职填写单位) 应用力学 张桂云 专职 课程负责人 谭永顺 专职 课程开发与教学 刘明 专职 课程开发与教学 陈伟 专职 课程开发与教学 蒋积良 兼职 课程开发与实习指导 潍坊光大机械 马桂军 兼职 课程开发与实习指导 潍坊怡兴纺织 课程资源 1.教材 由课程开发小组成员编写的活页教材《应用力学》 2. 参考资料 《工程力学》张桂云主编 中国电力工业出版社 《工程力学》张炳荣 章剑青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工程力学》 杜建根主编 2002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新编工程力学学习指导书》 谢芝香主编 2001年 机械工业出版社 3.其他资源 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网站 可由学院主页进入 (二)教学资料及相关资源、 考核评价 考核项目 分值 权重 最终成绩 考勤: 100 15% 100 作业: 100 15% 课堂学习态度和表现及平时考核 100 20% 期末卷面 100 50%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采用综合化、全程化考核原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