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概要
第四章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也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并具有分配血液和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作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㈠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率及其生理差异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每分钟60~100次;平均约75次。心率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㈠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 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心率的快慢。以成人每分钟心率75次计算,每个心动周期平均历时为0.8秒(60秒÷75次=0.8秒/次)。其中心房收缩历时0.1秒,心房舒张0.7秒;心室收缩历时0.3秒,心室舒张0.5秒。 第一节 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动周期 有以下特点: ①收缩期<舒张期 ②房室活动不同步 ③有全心舒张期 ④持续时间与心率呈反比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室的泵血过程相似,下面以左心室为例加以说明。 ㈡心脏的泵血过程 表4-1 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压力、容积、瓣膜、血流等变化 (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一侧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正常成人安静时搏出量为60~80ml。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 (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心脏的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为心输出量。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 (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心脏作功量 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充盈压) 或: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平均动脉压-平均左心房压) 心室每分钟所作的功,称为每分功。它是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左右心室搏出量基本相等,但肺动脉平均压仅为主动脉平均压的1/6,故右心室做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左右。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凡能影响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后负荷(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是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称为后负荷。在前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不变的条件下: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速度和强度)的内在特性。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心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小。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率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心输出量呈正变关系。若心率过快或过慢均会心输出量减少。 心率过快(180/min)→心舒期缩短→心室充盈量↓→搏出量↓→心输出量↓ 心率过慢(40/min) →射血次数过少→心输出量↓ (五)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心力储备主要来自心率变化和搏出量变化两方面。健康成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心率加快,心率可达180~200次/分,搏出量增多,搏出量可达150ml,最大心输出量可达25~30L,即心力贮备可达25~30L/分。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力储备。 二、心音 心动周期过程中心肌收缩,瓣膜关闭,血流撞击心室壁和瓣膜以及大动脉壁所引起的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声音。通过心脏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可以听到,称为心音 。 表4-2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 三、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分为两大类(表4-3) 三、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静息电位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90mv,产生机制与骨骼肌细胞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K+顺浓度差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㈠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 心室肌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主要特点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特别是复极化过程历时较长,具有平台期(2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主要原因。 ㈠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表4-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其形成机制 (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最大的区别在于4期,非自律细胞(工作细胞)4期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4期膜电位不稳定,可缓慢地自动去极化(称为4期自动去极化)。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也是自律细胞生物电现象的主要区别。 (二)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分期:分为0、3、4三个期,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