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活动-历史学科中心.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活动-历史学科中心

教 材 解 析 範圍:95課綱 歷史科第一冊(台灣史)第一單元(章) 早期台灣 第二主題(節) 荷、西與明鄭 作者:林淑華 linsib@tcgs.tc.eud.tw (台中女中歷史教師 (台中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指導老師及原住民學生生活輔導老師 (歷史學科中心教學資源研發推廣小組 (協辦清華大學史研所主辦第三屆「歷史教學新嘗試」研討會(95/09/30) 1-1-2荷、西與明鄭 教材解析 壹、臺灣與世界 二、課前準備 以下是幾本比較容易到手的參考書籍,還可以參閱不同的論文,充實教學的內容。 1、張勝彥、吳文星、溫振華、戴寶村《台灣開發史》國立空中大學1999年.tw/exhbition/formosa/chinese/index.htm(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此為故宮網站,內容精簡扼要,圖片精美 三、前言 引起動機的「烏魚進行曲」、「國姓魚協奏曲」兩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台灣在十六、十七世紀政權的交替,賦稅的狀況、往來的人們,以及台灣如何成為出口及轉口貿易的重要據點。或從其他俯拾可及的生活經驗與相關歷史連結,可以加強學生的印象 進入課文之前可先介紹本章的大事年表,使學生稍微回憶國中所學,並且在不同勢力競逐之中,去感受台灣在東亞貿易的重要性。 四、海權時代的來臨 1、中國史籍上的台灣(幾個說法,未有定論) 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史籍中有不少地名,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就是台灣,但學界對此尚有爭論,可稍做介紹,但也要提及過去史籍對台灣記載的稀少,與台灣孤立的發展有關(因為東亞主要航道不經台灣)。 2、海權時代的來臨 重點在說明十六世紀海權時代來臨的背景,應以地圖說明歐人抵達東方的路線與葡、西、荷三國在亞洲的貿易據點。最早來到亞洲的葡萄牙人,往來於日本、南洋,看見這個青蔥繁茂的海島,不禁喊出「 Ilha Formosa 」(亦即美麗之島)。而從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末的百年間,歐洲殖民主義國家描繪台灣的地圖、海圖至少有六、七十種,這是台灣被納入世界體系的另一種形式。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三個國家在東亞海域的競逐,可以以投影片6論述。尤其是後到的荷蘭,驅逐葡萄牙人不成,到取得在平戶開設荷蘭商館之權,再度奪據澳門、澎湖失敗,繼以台灣為貿易中途站的經過。最後從西人所繪地圖:從最早出現於航海圖(被誤會為三個島組成),到荷人據台前夕完成對台灣全島的描繪,可看出台灣被導入「世界體系」的過程1624~1661) 先講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組成,再論及其據台的法理與主權之行使。統治中心建有熱蘭遮城。熱蘭遮城有三道城牆,內城四角作外突的「稜堡」,以便於防守,這是近世歐洲城堡的典型設計。城內有長官宅第、教堂、監獄、軍械所等。城外是大員市鎮,規劃為方整街廓,路寬為12~27m,以西歐的路寬來計量,住有不少大商人,步行繞市街一週,大約需要15分鐘。1625年,荷人用十五疋棉布﹝Cangan﹞向新港社(今新市)人買下大批土地,建立普羅民遮市街,命令所有住在北線尾的漢人,必須遷徙至該地居住。1653年,為防止漢人的反抗,在該地增建一座城堡,取名普羅民遮城。 對於荷蘭在台灣的統治實況,有幾個重點要講述: (1)荷蘭據台時各民族間的關係。包括荷蘭與原住民、漢人、西班牙的關係,甚或可以分析「西班牙與原住民的衝突」、「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荷蘭、原住民V.S.漢人」,或「漢人、原住民V.S.荷蘭」之間的關係,藉以瞭解當時的社會、政治,乃至經濟情況。衝突關係外,部分資料也提及荷蘭人與原住民通婚,或離台後,部分荷蘭人仍留在台灣(可提安平追想曲),可從各種角度再去分析衝突以外的民族互動與融合的關係。 (2)荷蘭人對原住民的統治政策,以及文化的影響,包括宗教上的,包括文字上的,都很重要,特別提及「新港文書」的形成與發展 (3)荷人對台灣的農業發展的影響也是另一個重點,可提及土地制度、開墾制度,以及舉例說明那些台灣的農產、漁產或牲畜,與荷人引進有關。 (4)荷蘭人在台灣的統治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標,故貿易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轉口貿易、出口貿易,荷蘭與鄭氏父子的生意往來等。下段文字,可使學生對當時東亞的貿易情形更加清楚。 總體上說,荷蘭人在台灣的轉口貿易經歷過幾個時期的變化:1635年以前,由於福建沿海動亂不已,明朝政府實行海禁,以及荷日關係一度惡化,荷蘭人的轉口貿易困難重重。1635年以後開始有較大發展,至L640年達到最高峰。這一時期,每年有百餘艘商船載貨從大陸到台灣貿易,而從台灣輸出的貨物總額都在數百萬盾以上,其中1640年高達770多萬盾,而且還不包括輸往大陸的貨物。從1641年起,台灣的轉口貿易又呈衰敗趨勢,直至荷蘭人統治末期,其貿易數額一直沒有達到30年代末期的水平。 荷蘭人在台灣的轉口貿易為什麼這樣動盪不定?從表層原因說,是由於它受到外部因素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