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2 质量守恒定律(上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2 质量守恒定律(上课用)

一、化学变化中的元素与原子 看探究视频 小 结 实验事实证明,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不仅如此,化学反应中构成物质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也没有发生变化! 5、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小 C、镁带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浑浊后增加 6、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A、大于铁丝的质量 B、小于铁丝的质量 C、等于铁丝的质量 D、可能等于铁丝的质量 中世纪,我国乃至世界上普遍流行着一种炼丹术,一些巫师,术士们认为可以用硫磺(S),硝酸钾(KNO3),木炭(C)等物质通过一定的方法炼出金(AU)来,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练 习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用R表示,化学方程式为: R﹢2N2O4=3N2﹢4H2O﹢2CO2 则偏三甲肼的化学式是 :( ) A C2H8N2 B N2H4 C CH 4 D C6H7N 1、( )镁带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坩埚及其所盛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 A.50 B.40 C.10 D.70 3.在一密闭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它们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某化学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5、用“ ”和“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6、“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A “多变一”的反应 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不变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 反应前 反应后 B 6:2=3:1 4个 1种 C 2:2=1:1 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原子的种类、全数保持不变。 * 锦屏民中 吴遵渊 2012. 11.16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那么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发生变化吗? 证明蜡烛燃烧前后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改变 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看后填写下表(p126)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想一想 想一想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大于 小于 铁丝燃烧后,质量会 变大,所以化学反应 后质量是变大的. 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 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 变小的. 小明 小林 实验一:加热胆矾 实验一:加热胆矾 结论 反应后 质量 反应前 质量 结论 反应后 质量 反应前 质量 实验二: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见书P129)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适用范围:化学变化。 反应前的总质量 = 反应后的总质量 1、“参加”(即消耗)意味着反应物中过量的剩余部分的质量不应算在内。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即消耗的)和生成物(即新增加的)都算在内。如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 注意 讨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