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祭祖感恩是清明节文化的主题
祭祖感恩是清明节文化的主题——略谈清明节与宗教文化◎文 / 士 心4月4日,我国又将迎来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先、扫墓和缅怀逝者的日子。包括汉族、满族、达斡尔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纳西族、苗族、侗族、仡佬族、京族、布依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傈僳族、彝族、白族、瑶族、毛南族、畲族、土家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25个民族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区、各民族的习俗不尽相同,但祭祖感恩、扫墓踏青是清明节文化最为突出的主题。近年来,随着全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社会主流已经认识到传统节日对于培育民族感情,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对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有了明确的阐释。国务院宣布从200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像春节一样列为公众假期。这是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文化建设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清明时节,祭祀祖先,这是清明文化的一项重要社会礼俗和文化民俗仪式的集中体现,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富含文化、文明内容的文化遗产,它涵纳着对生命的祈愿,对灵魂的守护,对天地的景仰,对众生的博爱。在古代,祭祀祖先体现的是一种原始的祖先崇拜以及社会教化、亲情表达等。先人尊奉祖先为善意之神,始终关怀着后裔的繁荣昌盛。因此,向祖先神祈祷献祭中,颂扬祖先的丰功伟绩,并将民族、家族深厚的感情,未来的希望,寄托于祖先灵的降福和庇护。从历史上来看,祭祀和缅怀先人的方式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其独特性。祖先崇拜是一种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现世子孙的生存状况的信仰。早期先民相信祖灵有神通,可以福佑子孙,也可以降临灾祸,所以子孙要敬祭祖先,以求家人平安。唐代时,开始盛行清明扫墓祭祖的做法。此外,少数民族有一种祭奠形式叫“烧包袱”。所谓“包袱”,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这是东北地区满族等信仰萨满教的少数民族清明祭祖扫墓时的习俗。“清明,祭于墓,祭品礼、庶馐、糕果等,并焚纸箔、往生咒、包袱褡子。包袱褡子者,纸糊城之,牛突冥镪,外书亡者名讳,下署祭者姓名。焚时画地为圈,缺口于南,中画十字”(《呼兰县志》)。除了清明扫墓,拜祭先人,还要举行隆重的萨满祭,请神祭祖。萨满身穿神服,摆动腰铃,手持神鼓、响铃、请神刀,在鞭炮声中,萨满击鼓挥刀,绕场走场摆腰铃,以示请神祭祖,场面庄严神圣。在祭祖的场院两侧还书写了一幅对联:俎豆千秋,慎终追远;子孙万代,孝悌绵长。清明展墓(省视坟墓,即扫墓)祭祀的风俗,据道家称是随着原始道教信仰——鬼神崇拜的出现而产生的,并为历代人民所继承和发展,到汉代,清明节已有相当的影响。汉中叶,道教正式形成,其教义中便有祀神明、敬祖宗的内容。后来,道教把清明节作为最主要的节日之一。道教有醮墓仪(醮,意为祭,即祈祷神灵的礼仪),规定清明节时子孙须祭祀先人坟墓所在山川土地神祗。其法要求在墓旁设坛立神座次,向山川土地、墓神和先人亡灵上香、上茶、上酒、跪拜、读祝文、供祭品等。道教还规定,除清明节外,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农历十月初一下元节,都要上坟扫墓,举行祭祖仪式。中元节往往还要放“焰口”赈济穷苦民众,下元节则要送寒衣等。清明是日,信士们一般都要进道观祭拜,追思先辈之恩。而道教宫观也在清明节举办度亡法会,满足信士追荐和超度去世亲人的心理需求。佛教也非常重视清明节。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教义中生死轮回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清明祭祖的习俗广为流传。佛教提倡知恩报恩:报父母恩,报三宝(佛、法、僧)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清明节文化的精义在于慎终追远,感念先祖之恩,这正是汉传佛教的重要礼仪。佛教主张子女的义务就是时常做功德回施给已故的父母宗亲。因此,佛教信徒都在清明节追思怀念已故的祖先,并以亡者的名字做供养来帮助亡者。而佛教寺院都会在清明这天举行祭奠祖师的仪式,主要包括打扫置放祖先灵位的坟墓、骨灰塔等圣地,还要在此上香、供奉鲜花果品,举办相关的法事活动;到寺庙为往生者做供养,并把这些功德回施给亡者;有些寺院还会拜访敬老院、残障或智障者收容所、孤儿院等。而清明祭祖的形式,无疑包含了佛、道教的宗教仪式。然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依据经典,曾将祭祖敬孔看做是偶像崇拜而加以反对。当16世纪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遇到了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祀孔的难题。他认为,祭祖祀孔是国家支持的礼俗,也是儒家的修养方式,所以他容许中国教徒祭天、祭祖、祭孔。这一做法赢得了许多儒生的敬爱,但却遭到了罗马教廷的坚决反对,并禁止中国基督徒祭祖祀孔(此禁令直到1939年12月8日废除)。1890年,天主教传教士在第二次讨论祭祖的会议上,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在中国生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