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医养生12.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中医养生12

中医养生 中医学院 周俊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常见病症的防治 第一节 概述 一. 中医基本理论简介 二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一.中医基本理论简介 1. 中西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医学观念)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西医学------生物医学模式 用逻辑思维方式,以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等,注重局部和微观的研究。 中医学------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取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人体内部的统一性;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恒动观念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乖戾,疾病乃起”。 辨证论治 3.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气论、阴阳、五行 2)脏象经络 3)病因病机 4)诊法辨证 5)养生与防治 1)气论: 气聚则成形; 气呈弥漫状态流动不息则体现其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功能。 2)阴阳、五行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本义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有“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特性。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有“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变化规律。 阴阳五行引入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3)脏象 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4)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神志 肺-----主气、朝百脉、主宣肃、 主行水、主治节 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主升清 肝-----主疏泄、主藏血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 5)经络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动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 包括:经脉(12条) 络脉(别络15、孙络、浮络) 功能:联系、传感、濡养、调节 联系脏腑与肢节、脏腑与官窍、 脏腑之间、经脉之间。 6)病因 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疠气。 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失宜、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 其他病因:外伤、虫毒等。 7)病机 1.发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基本病机: 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 气血失调 津液失常 8)诊法辩证 诊法: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辩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二.当代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1.传统生长发育特点: 《内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2. 当代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一步步走向丰富的历史时期。 在高中阶段,已经进人了生理迅速发展期,身体形态急剧变化,神经系统迅速发展,内分泌活动日益活跃,性机能逐渐健全。 就整体而言,他们已经度过了生理发展的暴风雨期,普遍进入生长稳定期。 即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的鲜明特点。 因此,应该从现在开始注意养生。 第二节 中医养生 一.概念与渊源 二.天年与衰老 三.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概念与渊源 1.天年:即天赋之年寿。 《养生论》“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 人生历程按年龄划分:出生曰婴,初语曰儿,初行曰孩,初学曰童,二十曰青年,三十曰壮年,四十曰强年,五十曰中年,六十曰耆(qi),七十曰老,八十曰耋(die),九十曰耄(mao),九十以上曰寿考。 2.衰老: 指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 3. 养生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是采取适当措施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中医养生学说,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人类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制,以及健身防病、抗老延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 4.渊源 殷商时代人们的祈祷活动是对养生的向往。 西周---专门的食官,解决贵族的饮食问题,并倡导主动卫生的做法。 春秋时期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