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讲义PPT教案幻灯片学习资料
常见危害是引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 (2)吸收利用障碍 (3) 需要量增加 (4)排出过多 2.发病表现 成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衰弱,精神萎靡,健忘,失眠等 中老年人:智力退化综合症 婴幼儿:发育缓慢、舌炎、胃肠不适、生长不良 怀孕期间:胎儿发育不良、神经管畸形 3.预防 合理膳食,避免酗酒。自然界中叶酸广泛存在于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肝、肾酵母、蘑菇、新鲜蔬菜(菠菜、莴苣、芦笋)、豆类和水果中应多吃该类食物。 叶酸缺乏症 钙缺乏 1.缺乏原因 (1)维生素D摄入不足 (2)饮食搭配不合理 (3) 疾病的影响 (4)钙调节激素的影响 2.发病表现 (1)婴儿手足抽搐症 (2)成人骨质疏松症 3.预防 合理安排膳食,适当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奶和奶制品、麸皮、豆类、绿色蔬菜等,并进行适当户外活动,以接受日晒(每天至少2 h)。 矿物质缺乏 1.缺乏原因 (1)食物铁摄入不足 (2)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 (3) 吸收减少 (4)消耗增加 2.发病表现 婴幼儿、青少年:爱哭闹,睡中惊醒,精神萎靡、厌食、挑食、生长发育迟缓、经常头晕、失眠、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差、学习成绩差; 女性:面色苍白、萎黄、唇无血色、发 3.预防 婴幼儿要及时添加辅食;4-5个月添加蛋黄、鱼泥、禽血等;7个月起添加肝泥、肉末、血类、红枣泥等食物 日常生活避免铁流失,及时服用补铁制剂 多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海带、紫菜、木耳、猪肝、桂圆、猪血等。 铁缺乏 1.缺乏原因 (1)锌的膳食摄入量低和摄入锌的生物利用率低 (2)锌的生理需要量增加 (3)肠吸收障碍 (4)锌丢失量增加 (5)疾病 2.发病表现 (1)生长发育障碍:胎儿缺锌可导致侏儒症 (2)性发育障碍与性功能低下 (3)味觉及嗅觉障碍 (4)皮肤表现 3.预防 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初乳、动物性食品,尤其是海类食品含锌较多,吸收利用较好,故应提倡多吃富含锌的食品,对于孕妇和新生婴儿尤为重要由于初乳含锌量较高,故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早吸吮母乳,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锌缺乏病 1.缺乏原因 地区性流行,主要原因是环境、土壤和食物缺碘 2.发病表现 (1)地方性甲状腺肿 (2)地方性克汀病 3.预防 碘缺乏病 1.缺乏原因 居民居住地水源及食物含量低 2.发病表现 (1)缺乏硒会导致未老先衰。 (2)严重缺乏硒会引发心肌病及心肌衰竭。 (3)发生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大骨节病。 (4)精神萎靡不振,精子活力下降,易患感冒。 3.预防 (1)综合预防措施 (2)补硒预防 1)口服片剂 2)食物预防 硒缺乏 任务二 肥胖的膳食预防与治疗 一、肥胖 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超过总人口的25% 肥胖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死 肥胖是由于机体脂肪细胞数目或体积增加引起的 肥 胖 病 肥胖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增加,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一)肥 胖 病 的 病 因 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食物 不良的进食行为 餐次与时间不当 西方式饮食方式 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 内分泌代谢紊乱 能量摄入 能量消耗 肥胖的中心问题 肥 胖 病 的 诊 断 体质指数 BMI=体重(kg)/身高2(m) 腰围(WC) 用来测定脂肪分布异常的指标,腹部脂肪过度积聚危害性最强,称为“向心性肥胖”。 男94cm,女性80cm。 腰臀比(WHR) 男0.9,女性0.8 。可以诊断为向心性肥胖。 (二)临床表现 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 与高血压、糖尿病相关; 死亡率提高。 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肥胖症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肥胖可导致儿童血脂浓度增加、血压增高。 ②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肥胖症能导致混合型肺功能障碍。 ③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④队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根据脂肪的分布,肥胖有向心性肥胖(以腹部肥胖为主)和下身肥胖(以臀部和大腿肥胖为主),前者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 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平衡、促进脂肪分解。其方法控制总热能摄入,加强体育锻炼。 (三)饮食营养防治措施 保证足量 优质蛋白 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