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第三章大豆蛋白生产.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第三章大豆蛋白生产

第三章 大豆蛋白生产 第一节 大豆组成及大豆蛋白特性 一、大豆一般组成成分 大豆化学成分的特点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多,因此有“植物肉”之称,一般约含40%蛋白质,20%脂肪和25%碳水化合物(这些成分随品种与栽培条件而异)。与米、面不同,几乎不含淀粉。纤维和灰份各含4——5%。 (二)大豆的组成成分 1、大豆的脂肪 大豆脂肪的主要成分是由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类,构成大豆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很多,达10种以上,从表中可以看出,大豆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达80%以上,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较低。这种特定的脂肪酸组成,决定了大豆油脂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属于半干性油脂。 大豆油脂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它是人体的必须脂肪酸,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会变得干燥,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得白内障。大豆脂肪在人体内得消化率高达97.5%,且有阻止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得作用。因此它是一种优质食用植物油,并具有较高得营养价值。 除脂肪酸甘油酯外,大豆脂肪中还含有约1.1-3.2%的磷脂及0.5-1.6%的不皂化物,不皂化物主要为醇类、类胡萝卜素、植物色素及生育酚类物质。生育酚具有维生素E的效用,还有使维生素A或油脂具有抗氧化性的作用。 2、碳水化合物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5%。其组成比较复杂,主要是由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低糖类和阿拉伯半乳聚糖等多糖类组成。大豆中各部分的碳水化合物组成见表3-4所示。 大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可溶性与不可溶性两大类。在所有碳水化合物中,除蔗糖外,都难以被人体所消化,其中有些在人体大肠内还会成为肠内菌类的营养基,伴随在肠内产生气体,使人有 有胀气感。所以,大豆用于食品时,往往要设法除去这些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3.无机物 大豆中的无机物大约有十余种,其含量因大豆的品种及种植条件差异极大。其无机元素多为钾、钠、钙、镁、磷、硫、氯、铁、铜、锰、锌、铝等,它们的总含量一般为4.5-5%,对人体骨骼、肌肉等发育有一定的益处。 4.维生素 大豆中的维生素含量较少,而且种类也不全,以水溶性维生素为主,脂溶性维生素则更少。 大豆中的维生素在大豆加热处理时绝大多数已被破坏,转移到制品中去的很少。 大豆中维生素的含量如下: 胡萝卜素约为o.08毫克%(其中B一胡萝卜素占总含量的80%), 维生素BI为0.9—1.6毫克%; 维生素B2为0.2—0.3毫克%, 烟碱酸为0.2--2.1毫克%, 维生素B6为0.6—1.2毫克%, 泛酸为1.2—2.1毫克%, 维生素C为21毫克%, 维生素H为0.061毫克%, 肌醇为229毫克%。 5.异黄酮 大豆中发现有两种异黄酮。异黄酮呈淡黄色,具有酚的性质,难溶于水,对湿热稳定。它们的含量为异黄酮甙是0.007%,染料木甙是0.15%,染料木甙占大豆异黄酮的大部分。 6,皂甙 皂甙是类固醇或三萜系化合物的低聚配糖体的总称,因其水溶液能形成持久泡沫,象肥皂一样而得名。大豆中约占干基的2%,脱脂大豆中的含量约为0.6%。经研究发现,大豆皂甙共有5个配基。目前从大豆皂甙中分离出的糖类有半乳糖、葡萄糖、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酸,这些糖的含量在24—27%之间,皂甙对湿热表现稳定。 7.凝血素 大豆中含有凝血素,其分子量为89000—105000,分子的N-末端是2个丙氨酸,C一末端是丝氨酸和丙氨酸,它具有凝固红血球的作用,但通过人体内的消化作用,蛋白质分解酶作用或湿热作用都可能使其活性丧失,即使部分残留物进入肠壁也不被吸收。 8.有机酸 大豆中含有多种有机酸,主要有醋酸、延胡索酸、酮戊二酸、琥珀酸、焦性麸氨酸、乙醇酸、苹果酸、柠檬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焦性麸氨酸、苹果酸和醋酸等。 9.胰蛋白酶阻碍因子 大豆中含有一种毒性物质,叫作胰蛋白酶阻碍因子,等电点为4.5,与球蛋白相似,分子量21500,氨基酸残基数为194,N-末端是天冬氨酸,C-末端是亮氨酸,含有两个胱氨酸而不含半胱氨酸基的链状蛋白质。其毒性可引起胰脏肥大。在湿热条件下加热时,胰蛋白酶阻碍因子容易被破坏,所以在食品加工的实际问题上,它的毒性并不重要。 10.酶类 大豆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酸氢化酶、尿素酶等。这些酶易被热破坏。 11.磷酸酯类 大豆中的大部分磷酸酯类是植酸钙镁。大豆有机磷中磷脂(卵磷脂和脑磷脂)含量相当多。它是脂肪酸的甘油酯和磷以及胺类物的结合体,其量为大豆油的1.8—3.2%。另外,磷脂质具有乳化作用。 12.大豆的味成分 大豆具有特殊的气味,被称为的豆腥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