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性的水.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滞留性的水

第五章、滯留性的水 第一節、截留、地面吸收的水分及其歸 宿 第二節、窪蓄、池塘、湖泊、地面水庫 第三節、冰雪、冰川(固體水庫) 第一節、截留、地面吸收的水分及其歸宿 一、截留(interception)的定義 • 1.雨、雪等降落地面,在接觸土壤之前,受植 物、建築物、柏油、水泥物等的阻擋,減少水降 落土壤的量,或減緩水降落土壤的速度,阻擋降 水落下的作用稱之為截留。經截留後,以蒸發形 式損失的降水量稱截留量。 • 受植物攔截的截留形式稱為植被截留 • 2.植被截留的觀測和計算 • (1)室內實驗 • (2)現場觀測 二、植被截留的過程與形式 1. 樹雨(drop) :樹冠截留滴落→土壤表面→入滲 (Infiltration) 。 • 2.stemflow(莖流、樹幹流或幹流) :樹冠截留→附 著葉、枝向下流動→林床(接地樹幹或其間下凹 處)→附著樹幹(莖)向下流動→林床。 • 3.穿透流(throughflow) :樹冠的空隙直落林床的降 水 。 • 林內雨量=(drop +Troughflow) • 林外雨量=樹冠上的降雨量或林中空地上的雨量= 雨量計所觀測到的雨量 三、截留損失 • 1.截留損失(interception loss) =樹冠截留轉換成蒸發 的量稱之。 • 截留損失(樹冠截留的量) =林外雨量—林內雨量(穿 透流) —樹幹流 • 2.濕葉蒸發(wet leaf evaporation)=截留損失+蒸散 • 3.截留能力(Interception capacity) • 用以表示在某一地區的某種地表構造下,截留損失 量對林外降雨量的百分比,易言之,係指單位降雨 量截留能力的大小。 • 截留能力=(截留損失量/林外雨量)×100% 四、影響植被截留量的因素 • 1.地表乾濕情形 • 2.氣象因素 • (1)風速:風速大時,增加截留損失量及截留能 力。 • (2)降雨延時:降水期間長,有較長時間的蒸發 散,截留損失量累積較多。 • (3)降水頻率:降水頻率高,相對濕葉能吸收的水 量少,單位時間的截留損失量也少。 • (4)降雨強度:降雨強度愈大時,截留能力也愈 小。毛毛細雨時使截留能力增加。 • 3.樹種:天然林>人工林;闊葉林<針葉林。年截 留量在多小雨地區的森林大,多雨地方少。 五、地面吸收的水分及其歸宿 • 1.降雨損失(rainfall losses)=截留損失+植物蒸散+ 地面蒸發 • 熱帶森林的降雨損失量可達年降雨量的30%,乾燥 區或植被稀疏區,此種損失量則較低。 • 2.入滲(infiltration) :水分由地表進入土壤的過程稱 之。 • 3.下滲(percolation) :進入地表下後,水分受重力影 響而向下移動到地下水層稱之。 • 4.地中逕流(subsurface flow) • 地中流主要透過側滲(interflow or lateral flow)的形式 流到河川,構成洪水的主要來源 • 5.基流(base flow) :地下水流到河川的水量 第二節、窪蓄—積水、沼澤、湖泊 • 一、窪蓄(depression storage)定義 • 1.大範圍的積水稱為澇;長期積水不消,水淺者稱 沼澤;水深者稱湖泊。這些滯留性的窪地蓄水通稱 為「窪蓄」。 • 2.沼澤:沼澤在概念上包括:濕地、濕原、泥沼地 等。因其上有沼生與濕生植物,加上常年排水不 良,有機物分解不佳,久而久之底部往往堆積成泥 炭層。泥炭層若經長時間的地質作用,可轉變為含 煤層。 • 3.濕地(wet land) :濕地是具有半水半陸的陸濱相天 然生態系統,是最具生態多樣性的生態系統。 二、湖泊 • 1.湖泊係指水深較大(≥5m)的窪蓄,常常為一封閉 生態系統。 • 2.湖泊的種類 • (1)按溶解質的濃度分:淡水湖、鹹水湖、鹽 湖。 • (2)按湖盆成因分類湖泊: • A.按地質作用力區分: • B.按地形成因區分: • 3.湖盆(lake basin)形態 •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