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PPT

2. 严重度:CD的严重度可参考CDAI作出。可将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及梗阻者定为轻度;明显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定为重度;界于其间者定为中度。 3.病变范围,参考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确定,如肠道病变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和回结肠型。 4.全身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口、眼、关节、皮肤、泌尿及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肠梗阻、瘘管、炎性包块或脓肿、出血、肠穿孔等。 诊断举例 CD小肠型、中度、活动期、肛周脓肿。 疗效标准 1.临床缓解: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趋于稳定。 2.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X线或结肠镜检查发现炎症减轻。 3.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X线、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无改善。 附:CD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 一、临床特点 1.如有肠瘘、肠壁或器官脓肿、肛门直肠周围病变、活动性便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或病变切除后复发等,应多考虑CD。 2.如伴其他器官结核,血中腺苷酸脱氨酶(ADA)活性升高,应多考虑肠结核。 二、病理活检   CD可有结节病样肉芽肿、裂隙状溃疡、淋巴细胞聚集,但无干酪样坏死。肠结核的肠壁病变活检可有干酪样坏死,粘膜下层闭锁。 对鉴别有困难者建议先行抗结核治疗。有手术适应证者可行手术探查,除切除的病变肠段需作病理检查外,还要取多个肠系膜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治 疗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5~100/105,其诊断、治疗已形成规范。国内近年有关UC的报道明显增加,累计病例己超过2万例,需要形成我国自己的治疗规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UC处理的原则性意见 1.确定UC的诊断:从国情出发,应认真排除各种“有因可查”的结肠炎;对疑诊病例可按本病治疗,进一步随诊,但建议先不用类固醇激素。 2.掌握好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如诊断标准所示,分级指疾病的严重度,分为轻、中、重度,采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治疗方法;分期指疾病的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以控制炎症及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而缓解期应继续控制发作,预防复发;分段治疗指确定病变范围以选择不同给药方法,远段结肠炎可采用局部治疗,广泛性及全结肠炎或有肠外症状者则以系统性治疗为主。 3.参考病程和过去治疗情况确定治疗药物、方法及疗程,尽早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4.注意疾病并发症,以便估计预后、确定治疗终点及选择内、外科治疗方法。注意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毒副作用,随时调整治疗。 5.判断全身情况,以便评估预后及生活质量。 6.综合性、个体化处理原则: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及对症处理;内、外科医师共同会诊以确定内科治疗的限度与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二、治疗方法 活动期UC的治疗目标是尽快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缓解期应继续维持治疗。 1. 活动期UC的处理 轻度UC的处理:可选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制剂,每日3~4g,分次口服;或用相当剂量的5-氨基水杨酸(5-ASA)制剂。病变分布于远段结肠者可酌用SASP栓剂0.5~1g,每日2次;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盐灌肠液l00~200mg,每晚1次保留灌肠。或用相当剂量的5-ASA制剂灌肠。亦可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中度UC的处理:可用上述剂量水杨酸类制剂治疗,反应不佳者适当加量或改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常用强的松30~40mg/d,分次口服。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 规范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年(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杭州)及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两次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 IBD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本次会议(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成都)对这些标准多年来的实施情况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加以讨论并作进一步修改,增加了“治疗建议”部分 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溃疡性结肠炎(UC)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 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