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美国经济周期的微波化.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美国经济周期的微波化

论文:美国经济周期的微波化 论文:美国经济周期的微波化 摘要:近50年来美国经济周期出现了平稳化、微波化趋势,其中二战之后经济周期波动性比二战之前明显降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比之前相比亦有显著下降。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宏观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涉及外部冲击的减弱、产业结构的演进、社会保障的完善、信息技术的发展、货币政策的成功、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改革等诸多因素。本文对该领域近期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最后从美国的争论中得出了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周期?“大稳定”?微波化 Abstract:?In?the?recent?50?years,?there?was?a?trend?of?stabilization?in?the?U.S.?business?cycles.?Specifically,?the?business?cycle?has?become?more?stable?after?World?WarⅡ.And?since?the?mid-1980s,?the?moderation?was?also?very?significant.?This?phenomenon?has?caused?intense?debate?in?the?area?of?macroeconomics,?concerning?the?absence?of?external?shock,?the?evolution?of?industry?structure,?the?improvement?of?social?security?system,?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the?success?of?monetary?policy,?the?financial?innovation?and?other?factors.?This?paper?makes?a?literature?survey?on?this?topic?and?presents?some?policy?suggestions?for?China. Keywords:?Business?Cycle;?“Great?Moderation”;?Stabilization. 一、引言 “对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本身也是有周期的”,[Zarnowitz(1992),?第20页。]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黄金经济增长时期,当时的经济学界曾经认为经济周期已经过时,政府的经济政策可以平抑经济波动;70年代的“滞胀”打碎了这一神话,人们认识到经济周期依然存在。从80年代克服“滞胀”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界一个新的提法和研究热点是经济周期的平稳化或微波化问题。即,与以前相比当代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波动性显著降低了。[在统计上波动性的下降可以用该经济指标的标准差来衡量。] 这方面表现最典型的是美国,按照国民经济研究局的划分方法,从1857年到2001年美国共经历了31次经济周期,每次周期波动的特点都有所不同。 ,把扰动项看成外部冲击,对战前和战后两个时期分别建立VAR模型,Taylor发现战后扰动项的方差变小了,说明外部冲击减弱了,而自回归系数并没有减小。因此Taylor认为二战以后经济周期的平稳化主要是外部冲击减弱带来的,而宏观经济对冲击的传导机制并没有弱化。Taylor是比较早的主张“运气说”的学者,其对VAR模型的应用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但这种非结构化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当时就有争议,[Cagan(1986)在其评论中讲道:“我对VAR模型的日益流行感到非常不舒服,……模型之外的所有其他因素都作为误差项,这种高度抽象不知道是事实真相还是误导。”]本文下面还将涉及这一问题。 对于二战前后美国经济周期平稳性的比较,还有一部分文献专门讨论历史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如Romer?(1986a,1986b)认为很多后人编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数据从方法和样本上存在很大偏差,因此不能跟二战以后的宏观经济数据完全可比。Romer的观点在取得共鸣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反驳,如Shapiro(1988)从股票市场的角度对Romer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而Weir(1986)承认历史数据确实存在偏差,但是认为其程度是比较小的,并不影响战后美国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基本结论。[数据的可比性问题在90年代末以后的文献中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因为战后数据的编制方法变化并不大。] Zarnowitz(1992)的专著对美国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原因做出了全面的 HYPERLINK /0c/5/index.html 总结,他分8个类别列出了18种可能的因素,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