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尚书》之流传与秦官藏之《书》不焚再论-兼议罪秦观念
秦汉《尚书》之流传与秦官藏之《书》不焚再论:兼议罪秦观念 【摘 要】传统观念多将《尚书》之残佚径直归咎于秦焚书,学者多有考辨,认为秦代官藏之《书》不焚,今对秦焚书令别行解读,并对伏生《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之流传再加论辩,认同秦中秘与博士官所藏之《书》不焚,而以《书》之残佚为一历史动态过程,始于焚书而成于后世兵燹战火。此种罪秦观念受汉代政治宣传、《书大序》之流传及后世想象之影响,是为“宣传的历史”与“观念的历史”。 【关键词】《尚书》;焚书;秦官藏;《书大序》;罪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法家思想为治,上古典籍与诸子百家之书多有亡佚,传统历史观念多径自将其归咎于秦焚书之事,甚或有夸大之嫌,学界对此多有所辩,如陈梦家先生《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考》1等所论,夫《尧典》虽未必为秦代改造,然其“立官藏而去私藏,尊官学而禁私学”之说可从。今以《书》为例,对秦焚书令与汉代伏生《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之流传等问题再加审度考辨。 一、秦焚书令与秦官藏之《书》不焚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卒。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可。” 2 今观之,凡私家所藏非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皆见烧,此举确为先秦古籍之流传造成莫大损害,然前人已论非举国之书尽焚,有如下几种书不烧:一,秦记,即秦国至秦代之史书;二,博士官所职守之《诗》、《书》、百家语;三,所有医药卜筮种树等日常实用书籍;四,法律法令之书,此由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秦代简牍所涉大量法律、法令、文书等可见。 所焚者实分两种,一为史书。“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一句,专就史书而言,秦记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至秦代之官修史书,类于六国史书,“非秦记”则指史官官藏之《世本》等上古三代牒记与诸国《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等六国史书,《竹书纪年》等史书当亦在此列,可见史书无论官藏私藏,尽皆焚之。 二为非博士官所藏百家之书。“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一句以《诗》、《书》、百家语并称,可见仍沿袭《庄子·天运篇》所言“六经”思想3,以《诗》、《书》并称,以为儒家典籍之代表,又以“百家语”涵括除法家外诸子之书,故此句所言之“《诗》、《书》、百家语”仅指诸子百家之书,故此李斯所言之《书》并未以“非秦记”史书视之。 二、伏生《今文尚书》辨 《书》于秦焚书之后第一个流传本为汉初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有关伏生传《书》之最早记载,见于《史记·儒林传》:“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 4今观此载,则殊为矛盾。一者,伏生“故为秦博士”,二者,“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依前所引同为司马迁《史记》所载之焚书令,则博士官所职之《诗》、《书》、百家语不焚,然则伏生既为秦博士,又何故壁藏之?陈梦家先生以伏生《今文尚书》为秦官本而疑之5,现代学者则多以为“伏生很可能是由于躲避楚、汉战争而藏书的,这样比较合情合理一些”6。除此之外,笔者另有二种推测,即:一者,设若司马迁《史记》所载无谬——若将秦末战乱与焚书相淆,则史迁不得谓“其后兵大起”——则或因秦令严苛,天下人人自危,一闻焚书,自保不顾,遂不及深究焚书令之条文,而壁藏之以求免难;二者,中央博士依焚书令,其书得存,而律令传至齐地,地方官吏不及详审,遂连同地方博士之书一并焚之,伏生无何,而壁藏之。 三、孔壁《古文尚书》与梅献本《古文尚书序》辨 有关孔壁出古文经之最早记载,见于《汉书·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 7未言藏书之事,颜师古注曰:“《家语》云孔腾字子襄,畏秦法峻急,藏《尚书》、《孝经》、《论语》于夫子旧堂壁中,而《汉记·尹敏传》云孔鲋所藏。二说不同,未知孰是。”近之学者如黄怀信先生等已基本论定为孔子八代孙孔鲋所藏8,孔鲋为陈涉博士,而无论孔腾或孔鲋,皆非秦博士,故不得保有其书,遂壁藏之,正合于秦焚书令所言。 至东晋梅赜献题为汉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五十八篇,内有一篇题为汉孔安国所撰之《尚书序》,即《书大序》,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9云云,其说遂广行于世。自宋代朱熹等始疑其《大禹谟》等二十五篇为伪,至清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等定言其二十五篇与《书大序》为后人伪造
文档评论(0)